[No.H100]
據(jù)國外媒體報道,計算機密碼的發(fā)明人費爾南多·科爾巴托(Fernando Corbato)于上周五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紐伯里波特的一家養(yǎng)老院去世,享年93歲。
科爾巴托在1960年代從事計算機分時系統(tǒng)的研究,為個人計算機和計算機密碼的誕生鋪平了道路。
他的妻子艾米麗·科爾巴托(Emily Corbato)說,丈夫因糖尿病并發(fā)癥離世。他去世時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名譽教授。
科爾巴托博士的整個職業(yè)生涯都是在麻省理工學院度過的。他在1960年代初監(jiān)督了一個名為兼容分時系統(tǒng)(CTSS)的項目,允許多個用戶在不同地點通過電話線同時訪問一臺計算機。
當時,計算處理是大批量進行的,用戶通常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得到計算結果。
在1963年的一次電視采訪中,科爾巴托博士稱批處理的低效“令人憤怒”。然而,分時系統(tǒng)的出現(xiàn),強化了當時仍處于萌芽階段的計算機交互使用的概念。這個想法將使計算機領域活躍幾十年。
“早在個人計算機讓每個人都有一臺計算機成為可能之前,分時系統(tǒng)就改變了人們使用計算機的方式,”研究分時系統(tǒng)的計算機科學家、互聯(lián)網(wǎng)先驅斯蒂芬克羅克(Stephen Crocker)介紹說。
科巴托博士在1963年接受記者約翰費奇(John Fitch)采訪時解釋了他的分時方法。他沒有使用當時笨重的計算機,而用了一個安裝在電子產品包裝盒上的一臺改裝過的電動打字機。
他在節(jié)目中說,計算機非常昂貴,任何空閑時間都是巨大的浪費。但在分時系統(tǒng)中,計算機時間被仔細計算,浪費時間的現(xiàn)象幾乎全部被消除了。
通過所謂的管理程序,計算機一次只能執(zhí)行一項操作。然而,它的運行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可以從一個任務跳轉到另一個任務,而用戶從未注意到任何延遲。
科學作家米切爾·瓦爾德洛普(M. Mitchell Waldrop)在他2001年寫的一本關于個人計算機夢想家里克里德的書《夢想機器》(the Dream Machine)中寫道,每個用戶“都能以互動的方式創(chuàng)建、修改和執(zhí)行程序,就好像他或她對計算機擁有控制權一樣。”
在電視采訪中,科爾巴托博士把計算機管理程序比作一個象棋大師同時與許多對手對弈,讓其他對手在大師從一個棋盤跑到另一個棋盤的過程中思考下一步該怎么走。
當科巴托博士負責這一分時項目時,人們認為計算機不過是一個巨大的計算器。但是,當他的團隊在1962年末演示新系統(tǒng)時,這種觀點開始改變。
“直到今天,我仍然記得人們看到真實的演示時才意識到:‘嘿,它給出了答復。哇!’”他在1989年接受明尼蘇達大學查爾斯巴貝奇研究所采訪時說。
CTSS項目催生了一個名為Multics的后續(xù)項目,科巴托博士也領導了這個項目。他對巴貝奇研究所說:“Multics一開始是一份愿望清單,上面列著我們希望在一個大型計算機系統(tǒng)中看到的東西,這個系統(tǒng)可以作為一個商業(yè)模型。”
Multics是麻省理工學院和美國電話電報公司旗下貝爾實驗室和通用電氣公司的一個合作項目。作為一項商業(yè)嘗試,它失敗了,但它激發(fā)了貝爾實驗室的一組計算機科學家創(chuàng)建Unix。Unix是一種計算機操作系統(tǒng),在1970年代生根發(fā)芽,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被廣泛采用。
在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方面的早期工作中,科爾巴托博士發(fā)揮了核心作用,并推動賦予計算機科學作為一個研究領域的合法性。“這真的是計算機科學社區(qū)的開端,”他曾如此表示。
在采訪中,科爾巴托博士展示他可以在改裝后的打字機上輸入命令,計算機會立即做出反應。打字機的圓球頭開始旋轉,紙上出現(xiàn)了字,好像打字機被附身了。
“真正可怕的是,我們讓計算機變得非常容易使用,”他告訴費奇,“所以計算機將被越來越多地被使用。”
費爾南多·何塞·科爾巴托1926年7月1日出生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奧克蘭,父親是赫梅內吉爾多·科爾巴托,母親是夏洛特·科爾巴托。他的父親是西班牙比利亞雷亞爾人,是西班牙文學教授。1930年,當父親加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時,科爾巴托全家搬到了南方。
大家對他更加熟悉的名字是科比,他于1943年進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二戰(zhàn)期間,他被海軍招募,培訓成為一名電子技術人員。
2006年,他在加州山景城計算機歷史博物館接受采訪時表示,海軍需要人員來服務、維護和“調試強加在船上的一系列令人難以置信的設備”。他說,這段經歷讓他對跟蹤系統(tǒng)錯誤和調試系統(tǒng)產生了一輩子的興趣。
1946年離開海軍后,他加入了加州理工學院。1950年,他以物理學學士學位畢業(yè),同年秋季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研究生。
他的分子物理學博士論文要求進行大規(guī)模計算,這需要使用計算機。
“這是一項非常費力的工作,回想起來有點枯燥,”他對計算機歷史博物館說。“但它教會了我如何在編程、組織編程和學習使用計算機方面獲得完全的動手能力。”1956年,他獲得了物理學博士學位。
他說,漸漸地,“我對計算器的興趣超過了對這道題目的興趣。”
科爾巴托博士鼓勵那些為他工作的人迭代地設計和部署軟件——這是現(xiàn)在流行的編程方法,被稱為快速軟件開發(fā)。
“科比教我們設計理想的系統(tǒng),看看如何在限制條件下盡可能多地實現(xiàn)這個系統(tǒng),然后調整我們對理想系統(tǒng)的概念,”曾在1960年代為科爾巴托博士工作的計算機科學家湯姆范弗雷克(Tom Van Vleck)說。
在1960年代完善分時系統(tǒng)的過程中,科巴托博士提出了另一個新奇的東西:電腦密碼。
CTSS系統(tǒng)為每個用戶提供了一組私有文件,但由于沒有需要密碼的登錄系統(tǒng),用戶可以自由地閱讀其他人的文件。
2012年,科巴托博士在接受《連線》(Wired)雜志采訪時表示:“為每個用戶設置一個密碼作為鎖似乎是一個非常簡單的解決方案。”密碼被廣泛認為是最早的計算機安全機制之一。
1990年,科爾巴托博士獲得了圖靈獎,這個獎項被廣泛認為是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
1960年代初,他遇到了計算機程序員伊莎貝爾·布蘭德福德(Isabel Blandford),兩人于1962年結婚。不過她妻子于1973年去世。
科巴托博士傾向于調試計算機系統(tǒng)之外的問題。1974年,在他遇到第二任妻子(一位鋼琴家)后不久,科巴托博士參加了她的獨奏會。
“后來他問我,如果我在這首曲子上花了這么長時間和精力練習,為什么還會有錯誤?”科爾巴托夫人回憶說,“這個問題就很好地概括了他。”
“這是一個很睿智的問題,”范弗雷克說。“科爾巴托的問題是,在練習了這么多年之后,是什么過程導致了錯誤?你還需要做什么? 你需要更大的字體嗎?更好的照明嗎?還是更大的鋼琴鍵?”(騰訊科技審校/承曦)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