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知乎上出現(xiàn)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一個為了諷刺國內科技圈“有人敢吹就有人敢信”亂象而虛構的操作系統(tǒng)“天賜”,居然擠進了知乎熱搜。答主們一本正經(jīng)的回答,反而引得一群不明所以的人奔走相告,集體狂歡,最后知乎不得不主動撤下了熱搜。
業(yè)內人士編瞎話忽悠小白,著實非常簡單,有時候忽悠甚至都多余了。很多人憑借網(wǎng)上流出的信息,不假思索就能腦補出馬上趕超美國的戲碼。
比如最近中興的烏龍事件。在股東大會上,徐子陽宣布,“中興通訊的7nm芯片已規(guī)模量產并在全球5G規(guī)模部署中實現(xiàn)商用,預計在明年發(fā)布的基于5納米的芯片將會帶來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能耗”。這句話很快被解讀為“7nm芯片已實現(xiàn)規(guī)模量產,5nm芯片正在技術導入”。
最后還是中興特地出面澄清,稱“并不具備芯片生產制造能力”。
三人成虎,當民眾情緒次次被妄想的、吹捧的技術成果或概念吊起,繼而失落,時間一長,相信技術獨立的熱情還剩多少?
一場媒體和輿論的共謀
自中興、華為事件過后,國人深切體會到技術受制于人的痛楚,而這和過往有些人內心堅信大國崛起的理念和感情相沖,也由此產生了一些微妙的反應:一面認為美國“持強凌弱”,是為不義,一面又極度渴望我國高精尖技術實現(xiàn)自研或趕超,打臉美國。
因此,科技圈一點點的風吹草動,輿論都能原地自嗨半天。
2018年8月,礦機公司嘉楠耘智對外宣稱全球首個7nm芯片進入量產階段,許多連礦機和比特幣都沒搞懂的人群情激憤,高喊著中國芯片逆襲的機會已經(jīng)來臨;12月,一篇《我國成功研制出世界首臺分辨力最高紫外超分辨光刻裝備》的文章刷爆朋友圈,類似“中國光刻機終于突破了歐美限制”的呼聲再次響起;
這種論調真的有人信嗎?其實大有人在。紅芯瀏覽器被戳破謊言之前,所謂“唯一一顆屬于中國人自己的瀏覽器內核”的幌子,已經(jīng)幫助紅芯完成2.5億元的C輪系列戰(zhàn)略融資。換句話說,它不僅忽悠了一部分不懂技術的愛國青年,還成功蒙蔽了一眾精明挑剔的投資人。
也恰恰是因為有投資人敢投,外行人想當然地認為總不至于是假的,然而真相一出,著實打臉。
媒體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尤其是在愛國成為了一門生意之后,不少媒體樂于用醒目、夸張的題目輕而易舉地調動起國人的自豪感,謀取流量和利益。
說到底,這其實是各有所需。受制于人的技術現(xiàn)實不再能滿足人們堅信大國崛起帶來的精神勝利,他們急需一個彎道超車的故事彌補這種“傷害”和“挫折”。所以,對于不良媒體扭曲的事實,很多人不是去選擇辨別,而是選擇相信。而媒體深諳國人的心理訴求,類似“美國慌了、怕了、后悔了”之類的套路層出不窮。
但媒體與輿論“共謀”已經(jīng)影響了科技行業(yè)的正常進程。當外界不斷賦予這些公司超出實力的“聲望”,他們每次不得不出面澄清,甚至往后在沒有如期待般展示出成果時,很可能將會面對輿論的反噬。
當然最可怕的或許是,如果公司拿不出成果,反而學會了媒體夸大、曲解、愛國綁架的套路,這就不再是輿論自嗨的問題了。
科技公司完全無辜嗎?
6月20日,中興通訊發(fā)布澄清聲明表示,近期多個自媒體針對中興通訊7nm芯片規(guī)模量產,5nm芯片開始導入的信息存在誤讀,部分報導與事實不符。緊隨其后,中興發(fā)布公告稱,中興新于2020年6月22日通過證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方式共計減持公司20,366,800 股A股,交易均價為39.44元/股。
股東在這個時候減持套現(xiàn),讓此前出現(xiàn)的烏龍事件變得有些微妙。有些人認為中興有刻意引導的嫌疑,因為在這一跌一漲之間,股東已經(jīng)從中獲取了大量的利潤。
盡管輿論動不動就高潮的習慣讓科技公司們倍感困擾,但不可否認,利用輿論獲得關注、投資或利益也成為可能。
2018年,嘉楠耘智在杭州正式發(fā)布全球首個7nm量產芯片后,各大股票交易APP頭版刊發(fā)中證投資關于《全球首個7nm芯片成功量產 我國專用芯片實現(xiàn)彎道超車》的相關報道,這使得相關概念股全線封板漲停。
當眾多媒體為嘉楠耘智唱著贊美歌,嘉楠耘智不會不清楚其中有多少消息被曲解了,但它沒有站出來提醒正處于興奮期的國人,提醒他們一句“一款專用芯片的突破不能與手機、電腦等主流電子產品芯片領域的全面超越進行類比”。因為這一輿論熱潮對公司當時急于奔赴港股上市大有裨益。
打著“自主研發(fā)“、“自主創(chuàng)新”等字眼謀求關注、提升品牌形象的公司,其實不在少數(shù)。自中興事件過后,國內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也掀起過一陣重視技術研發(fā)的熱潮,并為此展開了一系列看似大動作的并購事宜。然而直至現(xiàn)在,即使是巨頭,也鮮有研發(fā)進程或成果的新消息傳出。
在盲目吹捧和信任的輿論環(huán)境下,科技騙局也漸漸變得頻繁。
2003年漢芯事件爆發(fā)后,一度令國內整個芯片制造產業(yè)蒙羞,也讓企圖靠吹牛皮、賺快錢的投機取巧之人心有余悸。然而近兩年,從紅芯瀏覽器到水氫發(fā)動機再到國產編程語言“木蘭”,構造騙局的成本似乎更低了,一篇宣示自主研發(fā)的文章似乎就足以攪弄風云。
成本低且懲罰少,這或許是偽自主騙局不斷涌現(xiàn)的主要原因。陳進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至今沒有受到任何法律上的追究;龍芯處理器架構與美國MIPS相似度達95%,十多年過去,龍芯中科從未承認造假,最近外界亦有“龍芯”蒙冤的聲音。
技術受制于人,何止是受制于外國人,還有自己人。
科技圈走向“形而上學”?
偽自主是很容易被戳穿的,就像紅芯瀏覽器、“木蘭”編程,它們不像漢芯事件整整騙了三年,這一方面這得益于網(wǎng)絡世界能人眾多,而另一方面在于這些所謂的原創(chuàng)成果是客觀存在的、可驗證的。
為什么這個理由值得拿來一說?是因為不少國人的情感已經(jīng)上升到對目前尚無法證明存在的東西自信滿滿,而且還有一套邏輯自洽的理由。
比如針對某國產操作系統(tǒng),支持者的理念是在沒有證據(jù)的情況下你不能說它是假的,更延伸一下,你怎么能不希望它是真的呢?但反駁者則認為,“如果你主張一個東西存在,那就要拿出證據(jù)證明它存在,而不是要求別人證明它不存在”。
哲學上,形而上學是對不可證明的無形世界本質的猜測,如今,一個國產操作系統(tǒng)也成了不可證明的、介于存在和不存在之間的東西,這未免有些荒誕。而聯(lián)系此前知乎上網(wǎng)友虛構出一個“天賜”,引得眾人圍觀、險些生起風波,這實則也是對這一現(xiàn)象的諷刺:如果一個技術公司也開始搞形而上的東西,普通用戶很可能難以發(fā)覺。
其實,大多數(shù)持反駁態(tài)度的人并不是不能接受技術攻堅過程緩慢,而是擔心成果未出、輿論已經(jīng)制造出成功的氛圍,難免潛藏著更大的隱患。
不可置否,國人對核心技術趕超美國的熱衷,正在走向兩個極端。一方面把希望集中于個別技術實力突出的企業(yè),堅信其會帶領國家會實現(xiàn)技術自主,另一方面則悲觀地認為一旦這些企業(yè)無法很快實現(xiàn)技術自研,那我國現(xiàn)有的互聯(lián)網(wǎng)商業(yè)將會大大受挫,永遠難以擺脫受制于人的狀態(tài)。
實際上,無論哪種都帶有些“急于求成”的病態(tài)。
從漢芯到紅芯再到“木蘭”,技術自主的鬧劇之所以能頻頻引起風波,在于國人始終對這一夢想抱有極大的期待。但如同高喊著“狼來了”的少年,如果期待被越來越多的騙局消耗,在這漫長的技術攻堅戰(zhàn)中,到最后還會剩下多少人相信技術自主的夢呢?
歪道道,互聯(lián)網(wǎng)與科技圈新媒體。同名微信公眾號:歪道道(daotmt)。本文為原創(chuàng)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轉載。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