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能及時遞交年報而收到警示函的半年后,“奢侈品電商第一股”寺庫日前終于向投資者交出了遲到的2020年成績單。財報顯示,寺庫2020年的業(yè)績異常慘淡,其全年營收同比降12%至60.2億元,且全年虧損7186.4萬元,同比由盈轉虧。
實際上,寺庫業(yè)績疲軟的跡象早已有之,2019年Q1至2020年Q3,寺庫單季的營收同比增速便呈單邊下行態(tài)勢;2019年Q4至2020年Q4,寺庫的歸母凈利潤已連續(xù)五個季度同比下降,最大降幅為397.91%。
另一方面,寺庫的股價也早已陷入低迷期,如今已跌落至1美元以下,最新股價較上市首日的開盤價下跌92.2%,相應的市值蒸發(fā)逾九成。
除了業(yè)績疲軟、股價不振之外,今年寺庫更是頻頻陷入拖欠供應商貨款及員工工資、資金鏈斷裂、用戶集中投訴等風波,基本面已經(jīng)千瘡百孔。
去年虧損7186萬元同比轉虧,單季利潤已連續(xù)五個季度同比下滑
日前,寺庫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20F文件,披露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0年年報。財報顯示,其2020年營收約60.2億元,同比下降12%;歸母凈利潤為-7186.4萬元,同比由盈轉虧,上年同期為盈利1.54億元。
從核心指標的表現(xiàn)來看,寺庫2020年的業(yè)績可謂是相當慘淡。更值一提的是,這份年報的發(fā)布實際上推遲了大概半年時間,是其上市以來首次延期發(fā)布財報,且寺庫對于財報延遲始終沒有給出合理解釋。
今年5月下旬,寺庫曾因未能及時遞交2020年財報而收到納斯達克的警示函。當時,寺庫表示可以在收到通知之日起的60個自然日內向納斯達克提交恢復合規(guī)計劃;若計劃被交易所接受,其可在180個自然日內或2021年11月15日之前遞交20F文件以恢復合規(guī)。
記者注意到,實際上,寺庫的業(yè)績疲軟早已有跡可循。
根據(jù)寺庫此前發(fā)布的財報,2020年前三季度,其營收依次為10.05億元、13.06億元和13.73億元;凈利潤依次為-4221億元、625.6億元和2175億元。按此測算,2020年Q4寺庫營收約23.36億元,同比增長14.51%;當期虧損5766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若將時間線拉長看,2019年Q1至2020年Q3,寺庫的營收同比增速從46.47%逐季降至-29.26%,呈單邊下行態(tài)勢;2019年Q4至2020年Q4,寺庫的歸母凈利潤則連續(xù)5個季度同比下降,最大降幅為397.91%。
股價大跌至1美元以下,市值蒸發(fā)超九成
受業(yè)績疲軟等多方影響,寺庫在二級市場的表現(xiàn)也不如人意,股價早已陷入低迷狀態(tài)。
回顧寺庫的上市歷程,盡管頭頂“奢侈品電商第一股”的光環(huán),但寺庫在2017年9月22日赴美上市首日便遭遇破發(fā),開盤價為12.1美元/股,低于每股13美元的發(fā)行價;且當日收盤股價大跌23.08%。
此后一直到2018年底,寺庫在二級市場走出了區(qū)間震蕩的行情,股價最低約6.6美元/股、最高不過15.48美元/股。而2019年至今,寺庫的股價開始走下坡路,頹勢在2020年上半年表現(xiàn)地尤其明顯,2020年6月2日直接下探至2.11美元/股,較上市首日大幅縮水約八成。
2021年11月4日,寺庫股價首次跌破1美元,收報0.97美元/股;截至11月15日,寺庫收盤報0.95美元/股,市值僅剩6712萬美元,較上市首日蒸發(fā)超九成。
在業(yè)績與股價雙雙承壓的環(huán)境下,寺庫加入到私有化之列。今年初,寺庫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收到寺庫創(chuàng)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日學發(fā)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美國存托股(ADS)3.27美元的價格收購公司所有流通A類普通股,該價格較私有化提議的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約溢價35.68%。
本次交易完成之后,寺庫將從納斯達克退市,成為一家私人持股公司。不過,至于該公司為何選擇私有化,以及私有化之后的去向,寺庫方面未予披露。
從赴美上市到啟動私有化進程,寺庫在美國資本市場只呆了不到三年半的時間。網(wǎng)經(jīng)社電子商務中心網(wǎng)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曾表示,寺庫擬私有化的原因之一在于業(yè)績不樂觀,市值嚴重縮水。同時,寺庫活躍用戶持續(xù)放緩,2020年更是跌入低谷,公域流量獲客能力陷入瓶頸,而私域流量也變現(xiàn)難。
退款退貨問題遭投訴,資金鏈問題再引爭議
除了業(yè)績疲軟、股價不振之外,今年寺庫更是頻頻陷入拖欠供應商貨款及員工工資、資金鏈斷裂、用戶集中投訴等風波,基本面已經(jīng)千瘡百孔。
據(jù)了解,從2021年年初開始,有關寺庫資金鏈斷裂的傳聞便不時曝出,曾有多家自稱寺庫供應商的人士在網(wǎng)絡上爆料,稱有上百家供應商未能按時收到寺庫的款項。與此同時,在脈脈等社交媒體上,還有自稱為寺庫員工的網(wǎng)友控訴寺庫拖欠員工薪資。
據(jù)第一財經(jīng)報道,對于拖欠供應商貨款的原因,寺庫官方未做正面回應,僅表示正在針對現(xiàn)有供應商進行優(yōu)化組合,將所有財務流程清理清晰誤后,陸續(xù)將與不合作的商家進行清算付款。而面對急切拿到貨款的供應商,寺庫提供的解決方案為金融結算,即商家貨款以金融貸款形式給到供應商,再由寺庫向金融機構還款。
此外,記者注意到,在公開投訴平臺上,近期有關寺庫不發(fā)貨、不退款、不退貨的投訴尤其集中,再次引發(fā)外界對于寺庫資金鏈緊張的猜測。
在黑貓投訴平臺,近一個月有關寺庫的投訴就多達1551條,其中多位用戶反饋寺庫平臺以系統(tǒng)升級為由拖延處理用戶的退款申請。
其中一位用戶訴稱,“10月11日在寺庫購買一皮帶,10月18日未發(fā)貨選擇退款,直到今日為止已經(jīng)28天了,寺庫以系統(tǒng)升級為理由沒退款,聯(lián)系客服三四次,回復就是等。”
另據(jù)天眼查信息顯示,今年以來,寺庫因違反廣告法、電子商務法、產(chǎn)品質量法、價格法等累計受到5次行政處罰,罰款總金額達111.83萬元。
自身業(yè)績與股價雙雙低迷,同時又因資金問題而負面纏身,這種內外交困的處境對任何一家電商平臺而言無疑都是嚴重的危機。寺庫作為國內較早切入奢侈品電商的玩家,是否能度過這次危機,藍鯨TMT將持續(xù)關注。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