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中國(深圳)電子商務發(fā)展論壇在五洲賓館舉行。論壇由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深圳市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執(zhí)行。此次大會將以“創(chuàng)世界·筑未來”為主題,就“傳統企業(yè)轉型”“跨境電商之道”“電商新生態(tài)”等主題進行探討。
行云全球匯CEO王維出席了本次會議,并就“貫通上下游帶來的產業(yè)變革”這一主題發(fā)表了演講。他認為,跨境的供應鏈的本質就是講的是四流: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王維在大會上提出了一個概念,即庫存共享:有貨的人未必要賣貨,賣貨的人未必要把這個貨買回來,供應鏈可以獨立于營銷體系、銷售體系而存在。
以下為速記整理內容,或存疏漏,敬請諒解
王維:各位尊敬的領導、尊敬的來賓,我是行云全球匯的王維,我跟跨境電商有不解之緣,我在做跨境電商之前有接近10年的時間一直在國外,大概有全球八九十個國家的經歷,拉美和一帶一路幾乎所有的國家我都有去過,從2013年開始我接觸跨境電商,最早我就做了跨境的進口電商,那時候我做了至少全球60個國家的跨境電商,在2015年做了行云全球匯這個公司,所以非常有幸跟大家分享我們整個企業(yè)對行業(yè)的思考。
我們是一家專業(yè)做跨境進口的供應鏈公司,我們公司叫天行云供應鏈,我為什么叫供應鏈公司?其實一開始我們在做跨境電商的時候,我們發(fā)現有一個很大的困難,剛才很多人都提到了關于供應鏈的問題,我首先講什么是跨境的供應鏈。本質上來說,供應鏈就是講的是四流:商流、信息流、物流和資金流,我們會發(fā)現如果每一家跨境電商自己都在做這四流,你自己對接國外的商家,你自己做一個信息平臺,然后你去做整體的物流,包括資金的對接,這個都是非常困難的。我剛才提到了出口,包括進口也是一樣,可能進口并不比出口容易。我們在供應鏈這一塊先定義清楚,我們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這四流重新的拆散和重組。
跨境供應鏈是怎么形成的?最早幾乎所有的跨境電商都是做零售,我做一個網站,在網上賣東西,這就是一個B2C的電商。做了一段時間之后,幾乎沒有一家電商能做到全部的供應鏈到銷售端全部是自己來做,于是就涌現出一批單品供應鏈公司,我認為這是供應鏈的初級形態(tài),它只介入了一件事,就是商流,當然他們可能還有資金流的介入,但是更像的是傳統貿易商。在這之后又形成了一批中小型的供應鏈公司,它同時為這些企業(yè)提供了從物流、倉儲、資金到商流乃至于信息流撮合的供應,所以這是跨境供應鏈最早形成的過程,這是進口的層面,出口的形態(tài)也是非常像的。
現在的進口規(guī)模還是小于出口的,所以現在形成了很大的出口的供應鏈公司,他們形成之后可以長期的提供優(yōu)質的商品。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現了部分核心的單品全部由一家供應鏈公司來供貨,電商或者零售業(yè)態(tài)只做銷售這一部分的工作,供應鏈做后面的供應鏈整合。所以我們整體想打造的概念就是庫存共享。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我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的演講上提到一個理念,就是“社會庫存的企業(yè)化、企業(yè)庫存的社會化”,我講這個概念是什么意思呢?大家一定要定義清楚,有貨的人未必要賣貨,賣貨的人未必要把這個貨買回來,供應鏈可以獨立于營銷體系、銷售體系而存在,所以這就是我說的庫存共享的概念。目前在國內做庫存共享的人非常少,因為國內的供應鏈很短,交易的成本很低,當然也包括國內的品牌的地位相對比較低,導致國內的零售終端非常強勢。零售終端強勢到大家有一個錯覺,認為只要零售終端做好了,他就可以無視所有的供應鏈體系,甚至于無視品牌,這是不對的。其實看整個成熟的業(yè)態(tài),在我的理解,一個成熟的業(yè)態(tài)一定是從品牌商到中間商,還有一個是零售商,這三種是并存的,并不會出現零售巨頭一家獨大的情況,這也是我們在做跨境電商的過程中發(fā)現的一個現狀。
所以整個的跨境供應鏈一旦在我們布局之后,其實實現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讓電商在零售端專注于前端,而我們這種專門做供應鏈市場的來做零售電商的后端。
接下來講講怎么完善跨境供應鏈,出口的供應鏈和進口的供應鏈本質的區(qū)別在于,出口端的銷售端是在海外,它的供給端是在國內,進口的正好相反,它的銷售端在國內,貨源端在國外。出口和進口的區(qū)別會帶來什么結果?中國的產能其實是有點過剩的,所以在中國賣貨這件事情是很好談的。但在國外你去談我要幫你賣貨這件事情并沒有那么好談,實際上你還受到各種各樣的約束,包括一些代理、授權等等很多的約束,這是其一。其二,中國的零售市場,包括現在我們講的電商市場,它是很繁榮的,競爭也是最激烈的,在國外做電商相對來說比較容易的,所以兩邊倒過來看,跨境進口比跨境出口要難做得多,我們在做的過程中也發(fā)現,目前在國內做跨境進口電商的幾乎沒有一家做得大的,跨境出口電商基本上都能比進口電商多一位數的營業(yè)額,所以進口非常難。但是進口要不要做了?我當時做這個公司的時候,我是想做出口的,但是我不想做B2C,我想做B2B,但是后來我放棄了,我改做了進口,我做進口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就是因為我覺得很多人在做出口,我不如他們,所以我就做了進口。其實深層次的原因,就是在任何國家貿易的形成,雙邊貿易都是一個常態(tài),而不應該是做單邊貿易。
這里我提到進口的跨境供應鏈應該怎么做。首先是要接近上游端,我們從付款方式到貿易方式,我們跟品牌商的談判是我們上游的核心能力。在下游主要是國內的一些零售渠道,這里我提到一個模式叫LBP,就是你在電商上買到的東西,你認為是電商自營的,實際上是由我們這些做供應鏈的公司在背后提供的。其次在供應鏈這一塊要做的一個是信息透明化,第二是專業(yè)的供應鏈服務,第三是供應鏈計劃性。供應鏈計劃性能從B2B這一端取代B2C的無計劃性,B2C是無計劃的,剛才有人提到C2C、C2M的,這是少部分能做的,大部分還是無計劃性的,這還是需要有供應鏈來幫助的。然后提到供應鏈金融,包括上游和下游的資金的承接,包括資金如何運轉,如何把資金的運作打包成資產,再進行業(yè)務的證券化。
這里我大概講一下供應鏈的模式,最重要的是上面5種模式,代產、代銷、租賃、質押、保理,保理是針對帳期的,這是針對下游的,包括下游最終如何實現一家公司的庫存給整個市場賣,然后一家公司賣整個市場的庫存。
最后再說一下我們公司在做什么。我們公司主要就是在世界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采購公司,我說的各個國家是主要國家,現在我們大概有7家海外的公司,然后我們有自己的海外倉、保稅倉,然后我們也在做一些頂級的爆款的代理,包括授權商,所以我們是一個專注于做跨境進口的電商。
最后講一句的觀點,抱團取暖、合作共贏�?缇尺M口電商現在的規(guī)模很小,需要大家的扶持,也需要整個行業(yè)抱團取暖,所以我們在做跨境電商的時候,希望從政策、規(guī)模、市場、從行業(yè)內部做到合作共贏,非常感謝大家。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