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將至,“時隔43天再次帶貨花西子”還沒在熱搜上掛熱,因為花西子事件未平而顯得低調了一段時間的李佳琦,很快陷入了新的輿論風波。
最開始,先有京東采銷人員在朋友圈公開喊話稱李佳琦涉嫌“二選一”。美ONE相關負責人快速回應回應:李佳琦直播間和海氏品牌沒有簽訂所謂的“底價協議”;李佳琦直播間從未要求品牌進行任何的二選一。
還是在24日當晚,抖音頭部主播“瘋狂小楊哥”突然下場。直指李佳琦靠銷量制約商家,不給其他主播空間。
花西子事件后,李佳琦依舊按部就班直播。與往年一樣,雙十一前夕,第三季《所有女生的OFFER》如期上線,作為自己雙十一直播的預熱,24日,與去年差不多的時機,雙十一首日預售直播開啟。
顯然有些事卻已然徹底變了。24日當晚,本屆雙十一的*出大戲,不再是誰的直播間賣出了多少GMV,搖身一變,化身“遍地瓜農”的大型戰(zhàn)場。
盡管年年雙十一是熱搜�?�,kk仍然要說,或許這是李佳琦登熱搜最為頻繁的一個雙十一。
01 低價焦慮
事情倒是并不復雜,無非是京東調價導致品牌方不滿,平臺方一心一意只想問平臺要個說法。但平臺率先拉李佳琦下水,直指直播行業(yè)大主播存在“低價協議”,同行模棱兩可的言辭再添一把火,最終,成了李佳琦身處戰(zhàn)場C位。
那么,底價協議這回事,到底存不存在呢?
實際上,除了美ONE否認了底價協議的說法,24日晚,海氏官微也同樣發(fā)了聲明,否認了底價協議的存在,稱京東采銷人員的朋友圈信息不實。
而改價這件事,據21世紀經濟報道,海氏品牌負責人李強稱,自海氏電器2013年入駐京東起,京東曾多次擅自改價,每次改價,費用都完全由海氏承擔。在今年618期間,京東也有同樣行為。
但底價協議的說法并未休,當天,網絡流傳出了一份美ONE和品牌方的協議。
協議中,美ONE要求品牌方在指定范圍內給予*的促銷力度,*惠價格的范圍為淘系平臺(包括但不限于淘寶/天貓店鋪、主播直播等淘系內容渠道)、其他電商平臺和線下渠道。如若違約,品牌商需要向消費者退還五倍差價,并向美ONE賠償違約金。
沒有直接涉及“底價”的表述,實際上的效果是類似的。
雖然雙方各執(zhí)一詞,但平臺方和品牌方在朋友圈互飆小作文,大有女明星在微博互相甩小作文那味了,為雙十一開場打下了極為精彩的開幕戰(zhàn)。
某飲品品牌的負責人告訴kk,實際上,*優(yōu)惠價這種規(guī)則在直播行業(yè)是一種約定俗成,但通常會限定在某一個時間段內,一般持續(xù)在15-30天左右。從事直播MCN機構的相關負責人也跟kk印證了這一說法,在與品牌合作某一產品時,往往會簽訂一個定期*惠價格,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
為了保證直播的效果,低價的確是*的手段,但京東直指底價協議的手法,只是證明,當下平臺的低價焦慮確確實不一般。
與往年有所不同,今年的雙11,低價成了各大平臺明面上*的宣傳口號。
據接近阿里內部人士透露,全網*價是今年天貓“雙十一”的核心KPI(關鍵績效指標),淘寶的所有業(yè)務動作大部分將圍繞價格開展。
明面上,天貓“雙11”在跨店滿300減50的基礎上,首次大規(guī)模推出官方直降、立減,不用湊單,一件就打折,預計將有超過8000萬種商品降至全年*價。淘寶更是承諾,所有“百億補貼買貴必賠”如果不是低價,平臺將補償差價等額紅包。
不僅僅是淘系,京東“百億補貼”較今年“6·18”提升兩倍。劉強東也曾在內部會議中表示,京東已經讓一些消費者有了越來越貴的印象,需要重拾低價策略、回歸用戶,要千方百計地通過供應鏈的效率提升把價格降下來,把服務提上去。
拼多多“百億補貼”首次上線“單件立減”活動,在補貼的基礎上疊加價格直降,首批參加“單件立減”活動的品牌商品已經超過20000款。
已經不是平臺有意培養(yǎng)那么一兩個大主播的年代了,在當前消費者越來越實在的購物需求面前,只有低價才能真正打動消費者的心。
02 流量焦慮
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低價,回歸最本質的促銷,實際上卻是流量焦慮在作祟。
可以說,李佳琦是整個直播1.0時代時期誕生且現存的*巨頭,失去了薇婭的制衡,對直播行業(yè)來說,李佳琦本身就是一塊巨大的蛋糕——他意味著穩(wěn)定的消費用戶群體,極高的價格交涉權,流量以及IP價值。
這才是雙十一的話題無論如何也繞不開李佳琦的根本原因,而深陷輿論旋渦的李佳琦,何嘗不是各方為了流量的一種獻祭手段。但即使是李佳琦自己,也面臨同樣的流量焦慮。在消費欲望大不如前的現階段,直播這一購物方式可能確實不如前兩年吃香了。
大眾網報道,雙十一預售首日,李佳琦直播間共上架約400個商品。據每個商品頁面的售價和銷量數據進行初步統計,預售首日直播的GMV 95億元,相比去年215億的首日GMV,下滑明顯。
官方數據上,依然是紅火一片。據公開數據,在天貓上,10月24日預售首小時,1310個品牌,成交量同比增長200%,667個品牌成交量同比增長500%;在京東,10月23日預售開啟十分鐘,下單用戶數及成交訂單量同步增長均超4倍,百億補貼商品5分鐘成交額破億元。
但聚焦到細節(jié),在李佳琦最為擅長也最為專業(yè)的美妝領域,也發(fā)生了明顯變化。24日,賣到李佳琦直播間�?�,貴婦品牌嬌蘭的蘭花面霜時,標價4000元的面霜庫存一萬件,前幾年那種上了鏈接一搶而空的場景并未出現,在李佳琦反復吆喝了20分鐘后,一萬件庫存才堪堪售罄。
去年都不是這番景象,215億首日成績不說,美妝產品在去年還是很搶手的。比如,李佳琦和韓束共研的藍銅勝肽抗老套組,上線時創(chuàng)造過20萬+記錄,今年優(yōu)惠后499元的價格,直播間顯示預售量只有6000+。
面對流量焦慮,平臺除了低價之外,只能暫時嘗試打破圍墻,從四面八方引流。
淘寶的不僅聯動B站、知乎、微博與淘寶聯盟一起進行聯合補貼,淘寶客通過淘寶聯盟廣告投放,滿足條件可加碼獲得10%~20%不等的額外流量。還把帶貨方式推廣到全網,帶貨達人通過微博、B站、知乎平臺推廣淘寶聯盟商品,滿足條件可獲得平臺官方額外流量扶持。
在雙十一的契機下,有意無意因為爭議淡出舞臺中心的李佳琦又一次回到了舞臺中心。隨之而來的確是更多的質疑,但雙十一是一場人造的大型購物趴,李佳琦也始終只是其中的一個參與者。
同樣,身處旋渦中心,李佳琦的困境也需要結合當前的市場語境。
疫情結束,出行欲望大幅上漲,與之相對,各類消費情緒都顯得疲軟。從商家回歸低價,平臺卷上加卷——淘寶天貓把“全網*價”定為核心KPI;京東也強調要做到“真便宜”。
習慣了復雜雙十一規(guī)則的消費者確實更需要實在的低價,但低價也意味著,商家的利潤空間也被進一步擠壓,平臺、主播、品牌都在同一旋渦中,作為頭部,李佳琦自然不能獨善其身。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