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用AI做完PPT了!” 2025年3月,10歲男孩張然子御的一段視頻引爆全網(wǎng)——他僅用3分鐘,通過AI生成了一份專業(yè)級PPT。從輸入關鍵詞到自動生成大綱、設計模板、調整配色動畫,全程無需任何操作經(jīng)驗。有網(wǎng)友驚呼:這屆小學生已經(jīng)開始用AI“吊打”職場人了?
當硅谷程序員們還在爭論Vibe Coding的可行性,這些10后小朋友們已經(jīng)成為了最純粹的“氛圍編程”實踐者。OpenAI前研究總監(jiān)Andrej Karpathy所定義的“忘記代碼的存在,完全投入到氛圍中”,對這些孩子來說不是什么新穎概念,而是與生俱來的直覺——他們不需要克服對傳統(tǒng)編程的依賴,因為他們從未經(jīng)歷過那個只有專業(yè)人士才能寫代碼時代。
歡迎來到AI原住民的世界,當成年人還在憂心忡忡地討論AI是否會取代工作時,新一代已經(jīng)將AI視為與生俱來的工具,就像我們當年使用計算器、字典一樣自然。他們不會問“要不要用AI”,只會問“怎么用”。
正如英國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的科技三定律中的*條所說:“任何在我出生時已經(jīng)有的科技都是稀松平常的世界本來秩序的一部分”。對于這些從呱呱墜地就伴隨著AI成長的孩子們來說,AI不是高深莫測的黑科技,而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小女孩45分鐘搭建AI聊天機器人
AI編程工具Cursor火了之后,Cloudflare的副總裁分享了一段視頻,記錄了他8歲的女兒僅用45分鐘,就用Cursor搭建了一個聊天機器人。這位小女孩此前對編程只有一點小興趣,玩過一些Scratch之類的兒童編程軟件。然而,在這短短不到一小時的過程中,她通過自然語言命令修改網(wǎng)頁,更改文本、居中元素并添加互動聊天功能。演示過程中,她不斷調整提示詞,優(yōu)化網(wǎng)站的外觀和功能,最終實現(xiàn)了一個簡單聊天機器人。
“爸爸幫我裝了工具,剩下全靠嘴”
一個8歲小男孩從沒寫過一行代碼,僅靠AI助手兩小時就開發(fā)出一個游戲,而且他已經(jīng)做了好幾個!從方塊游戲到超級馬里奧,從畫圖軟件到動畫制作,樣樣精通。更驚人的是,他的游戲已經(jīng)吸引了50萬人體驗,還有人給他打賞。小朋友的創(chuàng)作過程如下——對著Cursor說一句“make a pen app”,AI立馬生成代碼,點擊應用,一個畫筆應用瞬間誕生。這位小創(chuàng)客甚至開設了自己的YouTube頻道,已發(fā)布20多個視頻,展示他如何用“嘴巴編程”。Karpathy都轉發(fā)感嘆:“編程領域變化太快了,未來我們是不是只需要多按幾下Tab鍵就行?”
9歲男孩與AI合作出版小說
對于這些孩子來說,使用AI就像使用筷子一樣自然,其中一些甚至已經(jīng)開始靠AI掙錢了。
北京三年級小男孩許萌萌已經(jīng)把AI當成得力助手,合作完成了《AI少年:火星生存大挑戰(zhàn)》小說。這本書首印5000冊,一個月內便加印,版稅數(shù)萬元。
有趣的是,真正開始寫書后,反而是大人先撐不住。萌萌爸爸自嘲“光速退出項目”,媽媽因不懂AI只能在旁打氣,最后全靠這9歲小作家堅持,修改三稿大綱,最終完成七八萬字的故事。
萌萌的創(chuàng)作流程也非常的AI:將情節(jié)構思轉化為提示詞,讓AI生成場景描述;用AI檢查語法并潤色文字;甚至連書中的卡通頭像都是他將真人照片“喂”給AI生成的。Zmh Github主頁
在山東,15歲少年張銘涵(Zmh)盡管剛升入高一,卻已擁有7年編程經(jīng)驗,并成功開發(fā)了名為Chat Nio的開源項目。這個項目在GitHub上獲得了超過3.4k的星標,并已被收購,為他帶來七位數(shù)收入。這樣的例子,在傳統(tǒng)教育體系中難以想象。
AI已是部分小學生的必修課
根據(jù)北京市教委的一份聲明,自今年秋季起,北京市各學校每學年須提供至少8小時的AI教學。學�?蓪I作為獨立課程開設,或融入科學、信息技術等現(xiàn)有課程中進行教學。
新計劃設計了系統(tǒng)的AI教育路徑:小學階段學生通過實踐課程初步了解人工智能;中學階段學生學習如何在學業(yè)和日常生活中應用AI;高中生則側重于強化AI應用與創(chuàng)新能力。AI教育開始從邊緣走向主流。這股AI教育浪潮并非中國特有。去年,加州通過了一項法律,要求其教育委員會在課程中考慮人工智能素養(yǎng)。加拿大和韓國也已將這一先進技術融入K-12教育,包括使用AI驅動的數(shù)字教材以及為教師設計的AI課堂整合方案。英國的一所私立學校甚至推出了“無教師”課堂,約20名學生通過虛擬現(xiàn)實頭戴設備和AI平臺進行學習,而非傳統(tǒng)教師的講解。
“數(shù)字原住民”指的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出生的一代人,他們從小就接觸電腦、手機等可以上網(wǎng)的電子設備。雖然這個概念并非完全無爭議,且全球各地的教育系統(tǒng)、社會結構和互聯(lián)網(wǎng)普及程度也不盡相同,但我們大致可以認同,如今的年輕一代比他們的父母、祖父母一代使用科技的方式更為直覺化,也更有效率。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會討論諸如“長時間盯著屏幕對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影響”這類問題,這種討論對于上一代人是不存在的。
ChatGPT等AI產(chǎn)品的出現(xiàn),實際上催生了全新一代的“AI原住民”。這一代人生來就在AI環(huán)境中成長。從學校開始,他們學會用AI構建知識和展示學習成果,進入職場后,他們也將面對不一樣的工作方式和內容。就像“數(shù)字原住民”一樣,AI將重新定義下一代人與技術的關系,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
現(xiàn)在的孩子們已經(jīng)將AI這種在成人眼中仍顯高深的技術,融入日常生活中,就像講童話故事一樣自然。八歲小孩能把機器學習講得頭頭是道,不僅懂得使用,還真正理解其原理。這些從小浸泡在科技中的小家伙,玩著玩著就開始琢磨創(chuàng)業(yè)點子,三年級的孩子都在策劃自己的應用程序,他們的思維早已超越了游戲和動畫片的范疇。
有人把AI當救世主,有人視作洪水猛獸,但當一個七歲小孩對著AI嘴里念叨著:“把這篇周記改得笨點兒,別讓老師看出破綻”的時候,所有這些討論才回到了現(xiàn)實。
也許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不要阻礙這些“AI原住民”的腳步,盡量不要把我們的焦慮和期望傳染給他們,讓他們去探索那個新世界吧。畢竟對他們來說,AI不應該是將要到來的愿景,而是正在被他們捏在手里的橡皮泥。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