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獲悉,印尼本土出行巨頭Go-jek或正在與投資方(具體資方信息暫未透露)接觸,以20億美金的估值尋求新一輪戰(zhàn)略融資,融資金額在10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早些時候,有外媒報道,騰訊正在就投資Go-Jek與其談判,因此,此次投資方是誰引人遐想。
Go-Jek 背靠紅杉資本,是印尼出行市場的老大,去年估值約在13億美元。去年8月Go-Jek融資總額超過5.5億美元,創(chuàng)當時東南亞地區(qū)科技公司最大單輪融資記錄。
這家公司以打摩的切入共享領域,是東南亞摩的共享領域的代表,Go-Jek的摩的服務Go-Ride是印度尼西亞最大的移動出行平臺之一;嶄露頭角后上線汽車叫車應用Go-Car,與其他打車應用展開正面對決;不過似乎跟全世界一樣,這也引來了當?shù)爻鲎廛囁緳C的不滿,于是為了向當?shù)爻鲎廛囁緳C示好,
Go-jek去年與印尼最大的出租車運營商合作,上線藍鳥車業(yè)務。
然而,Go-Jek也面臨著來自新加坡出行巨頭Grab激烈的攻勢,后者是東南亞估值最高的叫車創(chuàng)業(yè)公司,其投資者包括軟銀和中國的滴滴出行。
事實上,此次Go-Jek融資一事也是在意料之中,因為上月底,競品Grab宣布獲得軟銀領投的15億美金加持。
15億美元的融資規(guī)模破了此前Go-jek在東南亞的單筆最大融資記錄(目前東南亞估值達到獨角獸級別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一只手數(shù)得過來)。軟銀下了這么大的注,無疑是想趕緊讓這場仗打到頭。資方燒錢,主要看重這一場景可以搶奪的入口地位:無論是互聯(lián)網(wǎng)流量的入口還是在線支付的入口,這背后的想象力甚至可能超出諸如Lazada這種電商帶來的想象力。
目前,東南亞出行市場三股勢力除了背靠軟銀的Grab外,專注印尼市場的“地頭蛇”Go-jek還得面對外來者Uber的攻勢。而且三方的比拼已經(jīng)不限于出行這一個賽道了,支付、外賣等橫向擴張打法幾乎雷同,縱向來看,同汽車廠商合作、與出租車巨頭合作,連合作方式有沒什么大差別。如果參照國內的出行大戰(zhàn)來看,此次融資會進一步催化戰(zhàn)爭出現(xiàn)結果:進一步補貼和推廣、搶奪市場份額等等。
結局會是什么?很大程度上來說還是整合。Uber是有妥協(xié)的先例在的,軟銀如今擁有的股份甚至可能超過創(chuàng)始人團隊擁有的股份,而Go-jek背后的投資方也不是純粹的VC,因此在資方的壓力下,三者整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當然現(xiàn)在三者的努力程度決定未來賭桌上的各自的籌碼。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