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業(yè)變安靜了。
耐人尋味的是,連“直播行業(yè)變安靜了”這事似乎都沒有人討論了。不久前,花椒充斥千萬打造“花椒好聲音音樂盛典”,但在主流媒體上卻鮮有報道。
接棒O2O風口的直播,似乎就這樣被人遺忘了。在互聯網圈,熱點總是以疾風驟雨般轟隆襲來,再以鴉默雀靜般落寞退去。只有當我們回味它的過往時,才意識到這過程的瘋狂。
2016年是直播最瘋狂的一年:國內的移動直播平臺超過200家,其中拿到融資的公司在100家以上。“180天估值30億”、“直播用戶達到了3. 44 億,市場規(guī)模達高達 213 億元”、“千萬年薪主播震驚王思聰”、新浪360網易BAT爭先加入戰(zhàn)局……
以人為核心的直播所帶來的瘋狂和震驚,遠比時下的單車、充電寶更加真實和刺激。整個移動視頻直播的DAU(日活躍量)從100萬左右開始,持續(xù)野蠻增長,在11月達到887.6萬峰值。
但從12月起,隨著國家網信辦發(fā)布的《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guī)定》的實施,對直播內容進行了嚴格的把控,9個平臺被關閉,3萬賬號被封禁,直播流量驟然進入了衰退。12月,直播平臺的DAU僅僅為735萬,不僅比上個月下降了17.2%,這一數據甚至低于半年前的758.7萬。
2017年2月,估值5億的光圈直播的意外倒閉更是給直播行業(yè)蒙上了陰影。行業(yè)排名前三的映客直播更是在今年兩次被APP Store勒令下架。目前除了花椒、映客、一直播等大平臺之外,其它的平臺流量和收入都在嚴重萎縮。
流量是直播的核心競爭力,但在直播平臺上,龐大的流量并不能產生真正的變現。轟轟烈烈的2016直播大戰(zhàn)過后,年收入超過10億元的僅有三家:YY母公司歡聚時代、陌陌以及9158母公司天鴿互動。看起來很熱鬧的一直播并沒有實現變現,而映客和花椒至今還沒有公布直播收入。同時,直播平臺流量的虛假也早就是行業(yè)內人盡皆知的秘密了。隨著市場的規(guī)范化和透明化,覆蓋在直播光環(huán)之下的紗布慢慢揭開,露出的是令人失望的面容。
目前看來,直播行業(yè)最主要的盈利模式依然來自打賞的分成收入,其次是廣告和游戲分發(fā)。然而,這三種方式產生的收入并不能消解掉平臺的饑渴。根據藍鯨TMT估算,大部分直播平臺僅在寬帶上的成本就達到了3000萬元。由歡聚時代和雷軍投資的虎牙直播在2016年Q3的收入達到了1.97億元,成本卻接近2.7億元,虧損超過了7000萬。
直播行業(yè)也試圖通過廣告營銷、電商導流等形式開拓收入線,但留給資本市場的耐心似乎不夠了。在今年年初,映客就曾傳出和A股上市公司宣亞國際和BAT中某一家接觸,尋求接盤。雖然這些傳聞都止于流言,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以映客為代表的直播們確確實實遇到了不小的麻煩。
在互聯網領域中一直存在著“新興技術成熟度曲線”,即任何一項產品/技術的興起,都會經歷野蠻增長、規(guī)范化的急劇衰退,之后再平緩發(fā)展的過程。曾經,有人形容直播行業(yè)為“有多璀璨,就有多絕望。”如今,這個復雜體也終于匍匐到了轉折的拐點。
在目前市面上的直播平臺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巨頭們若隱若現的影子。它們牢牢占據著直播行業(yè)的某個垂直領域,暗自發(fā)力,心照不宣。頂部軍團一面昂首闊步甩開大部隊,一面津津有味地享受著BAT們的糧草補給,完全不給對手任何機會。
殘酷的戰(zhàn)爭就要結束了。但這結局,好像并沒有什么意外。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