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收購摩拜,終于成為了事實。
4月3日晚間,摩拜召開股東會議表決通過了美團收購案,而馬化騰和騰訊的意志主宰了此次收購。
為什么是摩拜?
共享單車一直很燒錢。
只是相對于本次收購案的主角摩拜,此前流傳的消息中ofo似乎比摩拜更缺錢:在2017年12月,財新報道稱ofo挪用押金超過30億元,賬面上可動用現(xiàn)金僅剩3.5億元;隨后在2018年1月,又有媒體報道稱,ofo可用資金僅剩下不到6億人民幣,僅能支撐一個月。
而在業(yè)內流傳的消息中,ofo一直未能獲得新融資是因為滴滴的阻擾,這也導致阿里直到現(xiàn)在還沒能完全把ofo收入囊中;為了繞開滴滴,ofo甚至采用了動產抵押的方式來獲取阿里的資金。
不過,據藍鯨財報報道,摩拜挪用押金的程度更甚于ofo:據藍鯨獲得摩拜內部的財務報表顯示,此前摩拜挪用用戶押金60億元人民幣,供應商欠款約10億人民幣,債務總額合計超過10億美元。
以此來看,摩拜的資金更加匱乏。
為什么選擇美團而不是滴滴?
據新京報報道,美團的收購方案是:美團以35%美團股權、65%的現(xiàn)金收購摩拜單車,其中3.2億美元作為未來流動性補充,A、B輪投資人及創(chuàng)始團隊以7.5億美金現(xiàn)金出局。
而滴滴也曾有意入股摩拜,只是最后雙方未能達成一致。據報道,滴滴給出的方案是:滴滴和軟銀以10億美元投資摩拜單車,此方案下的摩拜估值為45億美元。
滴滴和軟銀給出的估值更高、也并非控股,相對于美團的收購似乎更容易為創(chuàng)始團隊接受。但最終的結果是作為最大機構股東的騰訊否決了滴滴的方案,沒有否決權的摩拜管理團隊只能選擇接受。
對于騰訊的選擇,一位不愿署名的評論人士向網易科技表示,面對已經強勢取得ofo控制權的阿里,騰訊和馬化騰需要一個對抗馬云的急先鋒,所以他選擇了已經徹底與阿里翻臉、將自己緊緊捆綁上騰訊戰(zhàn)車的王興,而不是自主性、獨立性更強的程維,“程維都有了一點新的互聯(lián)網小領袖范,更難掌控。”
自媒體人磐石之心認為,“騰訊絕不會允許高頻支付入口之一的摩拜落入軟銀甚至是滴滴口袋,因為軟銀又是阿里巴巴的主要投資者,敵人的朋友是敵人。而滴滴則又是騰訊系的企業(yè),與阿里已經交惡,滴滴還是要聽騰訊爸爸的話的。因此,騰訊爸爸說摩拜歸誰就歸誰。”
滴滴和程維,不得不干了這杯苦酒。
問題也來了:有了摩拜的美團,看上去更大的競爭對手是滴滴,兩者之間的競爭范圍從網約車、外賣延伸到了共享單車;可以想見,接下來,共享單車也將成為王興跟程維互懟的局面,小字輩的戴威更難有發(fā)言權了。
而據第一財經日報報道,在去年10月美團點評完成最新一輪融資的時候,市場曾傳言騰訊本想在此輪追加20億美元投資,附加“美團不做打車業(yè)務”的條款,但最終砍掉了一半。
有網友在網易科技新聞下評論“難道馬化騰是希望滴滴跟美團通過競爭做到市場前兩名,從而讓ofo變成第三、然后死掉嗎?哈哈哈……”
哈哈!
創(chuàng)始人會出局嗎?
按照此前互聯(lián)網行業(yè)并購案的慣例,被并購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團隊最終都將出局。因而,在針對此次美團收購摩拜的諸多分析、評論中,摩拜創(chuàng)始團隊的出局被視為必然。
當然,按照慣例,收購方和被收購方都得出來辟謠:創(chuàng)始團隊不會出局。前日阿里收購餓了么,被業(yè)內認為要出局的張旭豪,不也出來辟謠了嗎?
作為收購方,美團當然需要按照慣例來,據鈦媒體報道,王興向記者說了一句:不要以訛傳訛,摩拜創(chuàng)始團隊根本沒有要退出;而作為被收購方,胡瑋煒也按照慣例地在朋友圈說了一句“不存在所謂的‘出局’”。
只是誰信呢?
據新京報的報道,在昨日晚間的投票現(xiàn)場,摩拜部分創(chuàng)始團隊不同意出局,投票很激烈很焦灼。
而隨后第一財經日報的報道稱,摩拜CEO王曉峰在最后發(fā)言稱,“好多股東也糾結問我的意見,坦率說如果公司獨立發(fā)展有著非常大的機會,也有挑戰(zhàn),但是我沒辦法……規(guī)則就是規(guī)則,投票就是投票,如果大家做了這個決定,希望大家不要后悔。”
王曉峰說,自己的態(tài)度其實一直都是堅持公司獨立發(fā)展,但胳膊擰不過大腿。不甘之意由此可見。
而自媒體長庚小報報道稱,4月3日晚間9點-11點,經過兩個小時的博弈,大會上同意美團收購議案的票數才勉強通過法定票數。
你的胳膊確實是擰不過大腿的。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