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X025]
彭鐘,漢今國際青年新銳設計師。1985年生于湖南湘潭,專注設計與傳統美學的思索、工藝與材質的考究,文化與哲學的積淀——以產品為媒介,空間為載體,詮釋東方美學。其代表作品“若茶則”、“一鎮(zhèn)江山”分別獲德國紅點概念設計和中國紅星設計大獎。
漢今國際設計師彭鐘:山海塾木蘊以無聲吶喊穿透靈魂
前言
在鼓吹忙碌的時代,人們在不知不覺中被焦慮裹挾,不敢也不愿意停下來。忙忙碌碌才對,估計這是大部分人的答案。因為,閑下來可能會被時代拋棄,會被忘記,會失去價值。
但,彭鐘是個例外。
他認為按部就班地不斷優(yōu)秀,哪怕所謂成為更好的自己,也不過是把人生過成平庸的一條道路。不如多想想,自己的靈魂更需要什么滋養(yǎng)。“我們的價值應該不僅僅是我們的工作吧。更重要的是,你要過什么樣的生活?”
閑與閑總是有些不同的。作家趙趙這樣評價:她的新書雖然叫《閑著》英文 名卻是《Busy With Fun》,由此可見,閑和閑不一樣,她的閑是豐富生動的閑,偷得浮生半日閑的閑。
自由,是他對待生命的價值觀
熟悉彭鐘的人都知道,目前他的事業(yè)已達到不少人仰慕的高度。但在他看來,這些所謂成功的標簽,并不能代表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因為與靈魂的模樣并無關系。
欣賞他的作品,會找到答案。不管是人間自然,還是過去從前,凡經由彭鐘的手,故事便躍然木上, 畫面感十足。在他的世界里,老朽的枯木,或是風吹過不同樹木時奏響的聲音,都充滿著令人驚奇的美好與樂趣。他說好奇心驅動我去探索與生命有關的一切未知,并且為自己的每一個微小發(fā)現驚訝不已。
彭鐘說:“我會把對生活觀察的積累運用到我的作品中,我的設計靈感來自《道德經》,我作品傳達的意境是虛實結合、剛柔并濟,是有形和無形的相互轉化與辯證統一,正所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希望賦予木材靈動的生命,讓它既能賞心悅目,又有實用價值。”
彭鐘的每幅作品,都是一個故事,是人和自然充滿想象力的交流時間。
伴生文房/套裝
榮獲2018金點獎
圖片提供|品牌 造畫Dear Story
俏 花器
榮獲2017年中國紅星設計獎
圖片提供|品牌 造畫Dear Story
定 茶海
榮獲2017年IDS國際設計先鋒金獎
圖片提供|品牌 造畫Dear Story
一鎮(zhèn)江山
榮獲2017年IDS國際設計先鋒優(yōu)秀獎
圖片提供|品牌 造畫Dear Story
若 茶則
榮獲2017年臺灣金點最佳設計獎
圖片提供|品牌 造畫Dear Stor
自由,是彭鐘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面對日常繁雜,他是一個敢于說不的人。當然,每一個拒絕都有代價,關鍵在于你如何衡量付出與得到,愉悅和成就。
“很多勵志雞湯告訴我們要做自己,但除了成功案例,不太有人說做自己需付出的代價。如果你沒有抱著在別人看來是失敗的信心去做自己,就還是做著別人。”彭鐘說,“成為自己,一定有他人眼中的失敗與損失,更有自己的放棄和痛苦。而應對這些需要勇氣,也沒有人會理解你的感受。”在很多人看來,彭鐘閃閃發(fā)光的部分是他對自己的那份誠實,以及與誠實匹配的勇氣。
彭鐘給我講了霍金的故事。某次霍金來中國參加學術研討會,僅選擇參加與學術有關的會議,對開幕式始終拒絕。“他知道自己有限的精力要花在哪兒。”不少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失去,但未赴開幕式的時間,對霍金而言是最重要的。
人,若是知道自己是誰,便無需參與這世上所有的事情,也并不會被這個世界拋棄。你和世界的關系并沒有那么緊密。“澄清自己生命的優(yōu)先級,然后按照自己的節(jié)奏去生活,而無需攀比。比較來的優(yōu)越感并不幸福。”
獨立,是靈魂深處對自己的真實感受
“讓自己有嘗試的可能性、學習的可能性,然后才能獲得成長。其實一個人就短短一輩子,如果就在一件事情上執(zhí)拗的話,似乎有點浪費。以專業(yè)精神完成工作之余,嘗試發(fā)現生活更多的美好,并且沉浸其中,對于我所做的工作,是種更高級的反哺。”
明確知道自己內心所需,與從小的生活環(huán)境有關。彭鐘的父親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不吝嗇贊美。我是一個被父母和自己完全接納的小孩,這是彭鐘在敘述得以擁有一顆“自由”的心時,發(fā)出的感慨。
他回憶,高中時,某次期末考試失手考砸,老師把家長請去,爸爸回家卻只說了一句話:相信我兒子沒問題。四歲生日那天,父親剛好出差,卻沒忘記特意拍電報回家祝兒子生日快樂……在拍電報還很奢侈的八十年代,工作繁忙的父親滿足了一個小男孩對愛的所有期許。從不缺愛的人,便容易明白什么對自己最重要。
彭鐘說:獨立與父母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他們是我們人生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評論者。如果他們無條件的接納、贊同我們,我們也會自然這樣對待自己。很多人誤以為獨立是自信,其實不然。獨立是靈魂深處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是否無條件的去愛、接納、贊同自己?是否相信自己配得上美好的事物?
彭鐘熱愛木刻,木刻讓他的靈魂獲得了更大的自由。“在自己的職業(yè)角色中,有不能逾越的界限,無法肆意表達。所以,我要創(chuàng)作,在木刻里,我占山為王。”他也愛音樂,堅定的相信音樂是有能量的。
在他的世界里,除了與人交流,更有和自然的對話。“當一個人越來越知道自己是誰的時候,會更知道應該去哪兒汲取養(yǎng)分。”采訪間隙,我和彭鐘一起散步,看過在樹林間悠閑滑翔的斑鳩和喜鵲。“越來越覺得,我們從自然中能學到比同類經驗更寶貴的東西。萬物共生共榮,這應該是一種更高級的聯結。
不要貪戀成功,而要活出自己
“老實說,我的生活極其平凡,沒有任何事跡,一點兒也不傳奇。而且,我已經30多歲,只是小有名氣,事業(yè)乏善可陳。而且,我從未富貴,生活僅屬小康。
這就是彭鐘,無論何時何地,都是誠實地做自己,因為誠實,而有魅力。他相信每一種命運的安排都自有道理,也相信地球上、自然界本來就沒有完美。在他看來,完美,不過是基于想象的自虐。
問及如何看待渴望成功又缺乏安全感的普遍焦慮的社會心態(tài),彭鐘覺得人應該不是單一的,要尊重個人差異化的存在,才能構建整體的和諧。例如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中,合群才會被認為是一個正常的人,但超過三個人就很難意見統一。“自然規(guī)律也是這樣,只有保護地球上物種的多樣性,才能達到最終平衡。”
無限制的驅使自己“把書讀薄”以快速獲取所謂知識,在彭鐘看來屬于人性的貪婪。“學什么不是為了在別人眼里更有價值,而要對自己的靈魂有用。”有研究表示,人在閑暇時最有創(chuàng)造力。他說一個人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就會疲憊不堪,生命力枯萎。過于忙碌,不過是披上勤奮外衣的欲望而已。
彭鐘告訴我,“幸福只屬于清醒的人。人能夠擁有的只有當下,你可以選擇過好它或是荒廢它。”當幸福到來時,你知道自己正在經歷幸福,恐怕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了。為避免后知后覺,在幸福離開后追悔莫及,你要學會感官全開,充分地活在“這一刻”。
就像彭鐘作品要表達的:“遵循天性,物盡其用,時刻感受生活的浸潤和滋養(yǎng),將修身養(yǎng)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后記
彭鐘很多次提到,小時候的境遇成就了他人生中的大目標,無論何時都不要浪費老天爺賜予的那些閃閃發(fā)光的小禮物。
說起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他如數家珍。“無用之用,方為大用。美好的小事雖然對成功沒有幫助,但對心靈滋養(yǎng)大有裨益,而最終,所謂無用的生命底色卻教會我感受幸福。”
“自由人生,得大自在。”這世間,除去忙碌,還有很多對生命有意義的事情。
彭鐘很慶幸加入漢今國際這個大家庭,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者,漢今國際承載著“文化為本,創(chuàng)意為魂”的使命,為有夢想的年輕人創(chuàng)造了施展才藝的舞臺和空間,讓中國的工匠技藝得以保護和傳承。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