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L001]
(圖片來源:云圖視覺)
孫正義是個樂于談論未來的投資人。為了供養(yǎng)未來愿景,他將軟銀集團旗下移動部門“軟銀”獨立上市。12月19日軟銀登陸東京證券交易所,融資超過200億美元。這個曾占集團日本過半收入的部門,創(chuàng)造了日本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IPO,并將正式扮演起投資業(yè)務的輸血器。
和孫正義接觸過的人都會提到這位韓裔日本人的野心和激情,而在歐美公開場合露面時,因為語言的差異,略顯慢節(jié)奏的英語表達,成為霸氣性格的潤色劑。
2017年,在接受前凱雷集團(Carlyle Group)主席大衛(wèi)·魯賓斯坦(David Rubenstein)采訪時,孫正義復述了自己45分鐘內(nèi)為該基金融資450億美元的往事。
孫正義于沙特副王儲默罕默德·阿里·賈丹(Mohammed Ai-Jadaan)一見面邊說道,“王儲先生,您第一次來日本,我想給你一份來自東京的禮物,一萬億美元!”
當默罕默德疑惑地注視孫正義時,他接著說,“要得到這一萬億美元,您需要先投入一千億美元。”隨后孫正義解釋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夢想怎樣與沙特政府的“愿景2030”契合,以及如何幫助沙特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沙特王儲當即為孫正義的夢想買了單,開出450億美元的支票,支持第一期接近千億美元規(guī)模的“愿景基金”。
多年來,孫正義一個個投資周期中,數(shù)次走向巔峰,又數(shù)次跌入低谷。他19歲時,立下豪言狀語:“20歲要打出旗號,在領域內(nèi)宣告我的存在;30歲儲備至少1000億日元資金;40歲決一勝負;50歲,實現(xiàn)營業(yè)規(guī)模1兆億日元。”
2017年,60歲的孫正義在一次軟銀集團財報會上,介紹完自己的愿景基金二三四五期的計劃后,僅為多年的努力打了百分制28分的成績。坐擁千億資產(chǎn)的孫正義說,“我本可以成就得更多。”
天使還是惡魔
2014年9月6日,也許是紐交所近年來商界大佬密度最大的一天。一眾投資人,企業(yè)家在這里見證阿里巴巴IPO。人群中,個子不高的孫正義并不起眼,身邊沒有隨從,偶爾和身邊的人聊兩句。
1999年給阿里巴巴的2000萬美元注資,變成了580億美元。當騰訊《深網(wǎng)》把話筒遞到他面前時,這位狂賺3000倍回報的投資人說,“我見到馬云第一面,就想投資他了。”
孫正義在歐美媒體中的形象既鮮明又模糊。2016年10月14日,孫正義牽頭成立了愿景基金(Vision Fund),投資方匯聚沙特主權基金RIF、阿布扎比主權基金Mubadala、軟銀集團、蘋果公司、富士康和高通等,資金規(guī)模高達930億美元。
今年五月的一場活動上,孫正義對外宣布自己已經(jīng)和投資人進行了接洽,將推出第二支募資規(guī)模達千億美元的愿景基金,最早明年啟動。9月27日,彭博商業(yè)周刊報道,孫正義計劃每兩到三年募集成立一只1000億美元規(guī)模的新基金,并每年向初創(chuàng)企業(yè)投資約500億美元。
高調(diào)的融資節(jié)奏伴隨著闊綽的出手。向?qū)O正義尋求過投資的創(chuàng)業(yè)者有過這樣的描述:在硅谷的軟銀辦公室中,幸運的可以通過電話和身在日本的孫正義對話的創(chuàng)業(yè)者,常常簡述不到10分鐘的項目計劃,就會被孫正義打斷。
“停一下,我了解了,你需要多少錢?”,開門見山。
得到擬融資數(shù)字后,孫正義往往會給出高出4到5倍的提議,如果這時創(chuàng)業(yè)者反而磨磨唧唧起來,孫正義便會“威脅”稱如果不接受,那就把那些錢砸給對方的競爭對手。
一擲千金不是成功的保障。雖然愿景基金僅成立一年,就投進了包括WeWork(公共辦公空間公司),Arm(英國芯片公司),Slack(辦公軟件公司)在內(nèi)的多家獨角獸,但是硅谷仍沒有完全對愿景基金的愿景認同。
一位硅谷投資人對騰訊《深網(wǎng)》說,“孫很有野心,但是他并沒有一個清晰的投資邏輯,吹高估值也破壞了硅谷的投資環(huán)境,這樣的無邏輯資本闖進來,是有毒的。”
專注中后期投資的愿景基金的投資比率在5%左右,遠高于硅谷其它投資基金。08年金融危機后,各國央行印鈔救市,市場流動性增大,一級市場水漲船高。而2018年起,流動性縮水,已經(jīng)出現(xiàn)初創(chuàng)企業(yè)此前的虛高估值無人買單的情況。
孫正義經(jīng)歷過自由落體般泡沫破裂的精心動魄。1999年至2000年之間的互聯(lián)網(wǎng)泡沫之前,孫正義的個人財富曾短暫地超過當時的全球首富比爾·蓋茨,用他本人的話說,當時他的財富積累速度達到每周增長100億美元的驚人狀態(tài)。
互聯(lián)網(wǎng)的第一次狂歡戛然而止,軟銀公司的股票跳崖式下跌99%,孫正義損失了700億美元,差點破產(chǎn)。
然而,現(xiàn)在的孫正義今非昔比。將軟銀打造成投資公司的過程中,他在全球各大投行挖人,德意志銀行前金融衍生業(yè)務投資部門主席Colin Fan,瑞士銀行前高級董事Rajeev Misra都被孫納入麾下。
有著資本和人才加持的孫正義,再也不是當年踩在紙殼箱子上對著兩個臨時員工宣講自己夢想的小個子創(chuàng)業(yè)者了。
(圖片來源:云圖視覺)
我不是通訊公司
在日本提起軟銀,大多數(shù)人的第一印象為日本通訊三巨頭之一。而早已瞄準創(chuàng)新市場的孫正義,一心打造一個未來的科技帝國。“抹去”自己通訊公司身份的方法,卻是將通訊業(yè)務推到前臺。
也許是邏輯反擰,軟銀股票的超額認購不到兩倍,讓承銷商心急如焚。為了吸引個體投資人,軟銀表示將給予投資人健康的紅利收入,這對日本股民來說頗有吸引力。一位券商曾分析,日本股民一般不看公司長期的基本面,分紅多是最有吸引力的。
然而,軟銀和日本通訊行業(yè)的近期表現(xiàn),并不能說服投資人。在上市前非常重要的造冊時期,12月6日,軟銀在日本全國范圍內(nèi)的服務中斷了四個半小時。
行業(yè)方面,雖然通訊業(yè)在日本的利潤空間大,但在不久的未來,卻受到不小的政策利空影響。受到此前日本政府壓力的影響,11月初,競爭對手NTT Docomo宣布,將從2019年4月起,將手機計劃的價格至多下調(diào)40%。分析師預計,軟銀和另一家日本移動運營商KDDI也將大幅降價。通訊相關概念股一夜暴跌。
除了價格因素,投資人在面臨軟銀的移動業(yè)務和投資業(yè)務時,也是一種兩難的選擇。從股價走勢看,軟銀集團的投資人并沒有打算為孫正義或一意孤行或殺伐果斷的轉(zhuǎn)型買單。
分析師預計,今年軟銀通訊業(yè)務的運營利潤將達到7000億日元(約62億美元),這和愿景基金的部分投資相比,只能算得上毛毛細雨。
愿景基金的早期投資尚稱得上成功。今年5月,沃爾瑪以兩倍的價格從軟銀集團手中接盤后者去年剛剛投資的印度電商公司Flipkart;市場預計,軟銀以480億美元估值投進去的Uber,如果上市的市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
孫正義富有激情,打過交道的人有過這樣的評價:他有時靠直覺做決定。也許正因為如此,外界對這個千億帝國仍有遲疑。一位硅谷投資人對騰訊《深網(wǎng)》說,愿景基金的最大風險,也許在于孫正義本人。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