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095]
隨著夏季的到來,飲用水市場也跟著緊俏了起來,雖然中國人偏愛喝熱水,可炎熱的天氣里,大汗淋漓、口渴難耐之時,隨手抓起一瓶礦泉水咕嚕咕嚕灌下肚是再爽不過的了。為了飲用方便,出門便攜,很多家庭也喜歡在家里囤上兩箱礦泉水或飲料。但近年來,每到夏天,總是會出現一些關于礦泉水里發(fā)現白色絮狀物的負面報道,消費者們談“絮”色變,水里的絮狀物究竟是什么,發(fā)現絮狀物以后同批次的礦泉水還能不能喝?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解答一下。
水里的絮狀物分兩種,一種能喝另一種千萬不能喝
礦泉水中的白色絮狀物,分為生物類和非生物類。
所謂的生物類,其實就是細菌了。礦泉水是有非常有營養(yǎng)的一種健康飲用水,只要消毒不到位,這種情況確實是會發(fā)生的。純凈水一般是不會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因為純凈水沒有營養(yǎng)物質成份在里面,它只是一種水而已,細菌在里面根本無法正常生存。礦泉水里如果是細菌的話,可能還會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把水放在那里,等一段時間后,里面的絮狀物會有增長趨勢,因為細菌在里面不斷的繁殖。第二,除了白色絮狀物以外,可能還有其它顏色的物體。
水里出現細菌性絮狀物也有兩種原因,一是工廠在生產、存儲水的過程中沒有做好滅菌工作,導致細菌侵入滋生。另一種是礦泉水在運輸的過程中,受到擠壓導致瓶體漏氣,細菌趁機侵入滋生。遇到這種情況,工廠在生產的、儲存水的過程中要做好滅菌的工作,運輸的過程中瓶蓋不能松,時刻對水質保持高壓的監(jiān)控態(tài)勢。因此,生產工廠必須擁有一套完善的安全與健康生產管理制度。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飲用水安全生產半點不能馬虎。
那么非生物類白色絮狀沉淀物又是什么呢?其實它們是礦物質在遇到溫度變化的時候產生的一種自然現象,這種現象的增加或減少與水放置的時間長短沒有關系,主要與周圍的溫度有關系。這種物質一般就是碳酸鈣,當然還有其它礦物質,如果加入1:1的鹽酸,礦物質便會被鹽酸溶解掉,如果溶解不了,那說明就是微生物了。一瓶水中的礦物質含量是穩(wěn)定的,所以形成的白色沉淀物也是比較穩(wěn)定的,不會像生物類白色絮狀物那樣繁殖生長。
很多消費者不知道礦物質沉淀到底是什么東西,看到就覺得惡心,甚至同批次同品牌的礦泉水都不敢再喝。其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飲用天然礦泉水GB8537-2008里面明確規(guī)定,允許天然礦泉水中有少量礦物質沉淀的存在。所以,這是種正常的、無害的自然現象,只要排除是霉菌就可以放心飲用。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