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H100]
最近,曾經是互聯網“當紅炸子雞”的寫字樓二房東企業(yè)WeWork上市慘遭失敗,此外Uber和Lyft兩大網約車公司上市后股價暴跌,各種跡象構成了一個令人失望的2019年“上市季”。據外媒最新消息,這種現象已經促使美國風險投資行業(yè)反思科技領域出現的估值泡沫問題,尤其是那些使用了一些新軟件、新技術的實體業(yè)務公司到底算不算是科技公司。
據國外媒體報道,隨著2019年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面臨著資本市場的嚴格審核,現在甚至出現了更多的問題,即為什么價值幾十億美元的新創(chuàng)科技公司,卻沒有實現預期的IPO資本估值目標。
紐約聯合廣場風險投資公司的風險資本家弗雷德·威爾遜周末在博客中總結了這個問題。
威爾遜在文章中寫道:“我相信,我們已經在私人投資市場的后期看到了這樣一種說法,即隨著軟件正在吞噬世界(房地產、音樂、鍛煉、交通),每家公司都應該被視為收入10倍或更多的軟件公司。這種說法現在正在瓦解。”
他寫道:“如果某個公司的產品是軟件,因此可以產生軟件毛利潤(75%或更高),那么它應該被視為軟件公司。如果產品是別的東西,不能產生軟件毛利潤,那么它需要像其他利潤率相似的類似企業(yè)一樣被估價,但也許要有一定的溢價,來認可這些公司可以通過軟件獲得的杠桿作用。”
這正是許多今年上市或計劃上市的大公司正在發(fā)生的事情。他們都在傳統(tǒng)產品中集成了一層科技和軟件,但是他們沒有傳統(tǒng)軟件公司那樣的利潤空間。比如寫字樓二房東企業(yè)WeWork出租辦公空間,Lyft和Uber通過智能手機提供了網約車服務。Peloton出售昂貴的健身單車和網絡視頻健身課程套餐(健身設備直接聯網)。
在私人投資市場上,這些公司的高速增長以及它們用軟件顛覆傳統(tǒng)行業(yè)的承諾,導致他們獲得極高的估值。但時至今日,美國資本市場的理性和懷疑開始抬頭。
Uber今年5月首次公開募股前的私人估值(即風險投資公司在上市前投資給出的估值)約為760億美元,現在的市值約為510億美元。Lyft的市值目前約為120億美元,低于其上一次150億美元的私人估值。
此外,圍繞著WeWork拙劣的首次公開募股的所有戲劇性事件,公眾投資者希望將該公司的估值從上一次私人估值約470億美元降至100億美元,估值降幅更是驚人。
得益于繁忙的首次公開募股季節(jié),這些科技注入型公司過高的估值估值問題現在得到了很多關注,而一些跡象表明,公眾投資人對這類公司沒有興趣。
最值得注意的是,看看BlueApron(一家生鮮食材送貨上門的公司),這是2014年至2018年間用戶聽過的幾乎每一個音頻節(jié)目的廣告贊助商。該公司在2017年上市時以每股10美元的價格開始交易,市值接近20億美元。但去年底股價跌至1美元以下,目前市值僅為1.15億美元。
正如財經撰稿人兼Ritholtz財富管理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喬希·布朗上周在推特網站指出的那樣,軟銀集團投資的WeWork幾乎遭遇了相同的命運。不過面對估值暴跌,軟銀集團選擇了讓WeWork取消上市計劃,并且開始整頓管理層和業(yè)務,比如變賣非核心資產、私人飛機等。
硅谷正在進行一場反思,原因是一些獨角獸公司(市值超過10億美元的非上市科技公司)沒有能夠引發(fā)公眾投資人的興趣(類似于風投和私募投資者的興趣)。
因此,Plalantir和Postmates等公司推遲了他們的首次公開募股計劃,直到市場穩(wěn)定下來,或者他們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保持他們的高估值(例如,Postmates在本月初又籌集了2.25億美元,預計今年會上市。)
不過,Axios網站的商業(yè)編輯丹·普里馬克(Dan Primack)懷疑最近首次公開募股的糟糕表現會在風險投資人群中引起很大變化,因為他們仍然被那些有魅力的創(chuàng)始人和誘人的投資條款吸引,這些條款給了他們非常“甜蜜”的投資交易。
這位業(yè)內人士表示,許多風險投資家變得對創(chuàng)始人越來越友好,另外如果創(chuàng)始人足夠“紅”、投資交易足夠有吸引力,他們就會投資,甚至忽略一些信息披露和監(jiān)管等問題。
正如威爾遜在博客中所說,科技和軟件可以提供優(yōu)勢的觀點是正確的,但美國資本市場已經證明,這并不能證明這些公司在私人投資中獲得的大規(guī)模估值是合理的。僅僅因為一家公司使用新科技并不意味著它就是一家科技公司。
不認可是科技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據國外媒體報道,WeWork在上市之前的估值出現大幅暴跌,除了首席執(zhí)行官諾依曼一人大權獨攬造成內部管理混亂、企業(yè)巨額虧損之外,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投資機構認為WeWork談不上是一家科技公司,不配獲得科技企業(yè)才有的高估值。
WeWork的商業(yè)模式,是租賃寫字樓,重新進行裝修和隔斷,增加企業(yè)共用設施(比如會議室、咖啡間),然后再以更高價格租賃給一些創(chuàng)業(yè)公司或者微軟這樣的大企業(yè)。
美國的一些投資人認為,WeWork經營的是房地產業(yè)務,美國本來就有一批房地產公司從事寫字樓二房東的業(yè)務。
另外,Uber發(fā)明的網約車模式在全球許多國家地區(qū)遭到模仿,推動了一個新行業(yè)的出現,但是網約車行業(yè)過去也被質疑是出租車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
早前在歐盟的一宗訴訟中,歐盟最高法院裁定,Uber本身不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是一家經營客運的交通運輸公司,因此應該按照這一身份進行監(jiān)管。(騰訊科技審校/承曦)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