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消息,據車市物語報道,團車至今沒有發(fā)放2021年下半年的績效,而且自12月30日起,暫停了所有線下車展業(yè)務,全員回家待崗,每月只能領取2000元底薪。
可能不少網友還記得,半個月前團車剛官宣進軍電動汽車領域,已經組建了一支上百人的外來團隊,成員都擁有20年以上造車經驗。此事遭遇理想汽車CEO李想嘲諷,李想公開稱,想要依靠外來團隊實現造車的人,找到普遍都是騙子,這種車企自己大多也是騙子。
團車創(chuàng)世人兼CEO聞偉連發(fā)數條微博回懟李想,直言李想把自己當先知,還表示團車發(fā)布第一款產品時,會邀請李想到現場�,F在曝出了這種消息,難道是團車經費已經不夠了。財經網記者表示,團車回應傳聞,表示停工待崗是為了避免人群大規(guī)模聚集,等待疫情緩解后就會復崗。
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恐怕只有團車內部人員才清楚,小雷要說的是,入場新能源汽車的企業(yè)太多了,誰能確定他們不是下一個賈躍亭?
新能源汽車代表著未來,理想、小鵬、蔚來這種銷量不高的企業(yè),市值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老牌車企。不少企業(yè)看到了新能源汽車行業(yè)的前景,紛紛跨行進軍電動汽車領域,如小米、蘋果、華為等。有一部分新型車企確實是想造好產品,但也有一部分企業(yè)就是想撈一筆就走。
就拿法拉第未來舉例,首款電動汽車發(fā)布至今那么久了,到現在一臺量產車型都沒有,當初上市募集到的資金,不知道有多少進了賈躍亭的口袋。
還有一個非常有名的車企拜騰,剛上市牛氣沖天,汽車團隊令一眾老牌車企側目。結果不想著搞技術研發(fā),只想著給員工配進口服飾、進口名片,300人的研發(fā)團隊,一年吃零食吃掉5000萬元。結果可想而知,拜騰燒光了投資者的84億資金,然后申請破產。
在新型車企的產品上市交付前,我們都無法確定這個車企到底是抱著什么樣的心態(tài)入場。小雷提醒投資者,電動汽車企業(yè)很多,但在投資之前,最好擦亮雙眼,做足調研工作,謹防上當受騙。
至于這次曝出的團車事件,傳言團車去年下半年就發(fā)不起績效了,可今年初團車剛官宣進軍電動汽車企業(yè)。團車的主要業(yè)務是車展、汽車信息咨詢、汽車保養(yǎng)等,都是實體產業(yè),現金流肯定有不少,感覺這次團車半年不發(fā)績效的消息可信度不高。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