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一区日韩二区亚洲三区,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12,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不卡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

新玩家入局,在線音頻產業(yè)正風起云涌

2022/07/18 15:37      微信公眾號:于見專欄 于斌


  現代社會的工作生活節(jié)奏很快,很多人都會利用碎片化時間來放松心情、舒緩壓力,在這方面,除了短視頻以外,在線音頻同樣也是人們使用得比較多的休閑方式。

  相比前者,在線音頻可以讓我們一心兩用,一邊聽一邊做其它的事情,比如,閉目養(yǎng)神、運動健身、做家務、開車坐車、睡覺前放松等,由此可見,在線音頻的適合場景也相對更多,具有較強的陪伴屬性。

  1

  優(yōu)勝劣汰之后,傳統(tǒng)在線音頻產業(yè)形成三足而立格局

  總的來說,國內在線音頻產業(yè)仍處于快速發(fā)展的上升期,有數據顯示,有51.2%的在線音頻用戶每天平均收聽兩小時以上,用戶的平均年齡正在逐年下降,喜歡聽音頻節(jié)目的年輕人也是越來越多。

  中商產業(yè)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1年,國內在線音頻市場的收入從25億元猛增到20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69%,預計今年將超過300億元,經過一番激烈的角逐,在線音頻市場形成了喜馬拉雅、荔枝、蜻蜓FM三大傳統(tǒng)平臺鼎足而立的格局。

  無論是用戶群體人數,還是內容的豐富程度,喜馬拉雅都是目前規(guī)模*大的綜合性在線音頻平臺,并且喜馬拉雅上的專業(yè)及職業(yè)創(chuàng)作者群體也更為龐大,喜馬拉雅的營收來源比較多元化。

  主要由訂閱(付費、點播等)、廣告、直播等服務組成,其中前兩者是其*主要的營收渠道,企業(yè)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喜馬拉雅的總營收為40.76億元,其中訂閱收入占比接近一半,廣告收入占比為四分之一強,直播及其他產品服務收入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正是由于平臺的內容十分豐富,所以喜馬拉雅用戶群體的分布也更為均衡,其80后、90后、00后的用戶群體占比都分別在四分之一左右,三者之間相差不大。喜馬拉雅一直在努力嘗試對優(yōu)質原創(chuàng)音頻IP的發(fā)掘。

  根據劉慈欣科幻小說《三體》改編的廣播劇,有上百萬的訂閱量,播放量達到了上億次,《哈利·波特》中文有聲書上線不到十天,播放量就已經突破了千萬,訂閱量超過38萬,成為喜馬拉雅上*個十天破千萬的海外音頻IP。

  目前喜馬拉雅正朝著文娛全IP和全產業(yè)鏈開發(fā)的方向邁進,形成了文學、影視、音頻、書籍、衍生作品等在內的文創(chuàng)IP矩陣。

  荔枝是一個音頻娛樂社交平臺,它側重于由普通用戶創(chuàng)作節(jié)目和內容,這種模式降低了音頻創(chuàng)作的門檻,節(jié)約了大量運營成本,尤其是版權方面的支出,同時還增強了創(chuàng)作者與聽眾之間的交流互動。

  荔枝的主要營收來自于收聽音頻時,聽眾的虛擬禮物打賞,這一項占了荔枝總營收的98%以上,除此之外,還有播客(知識付費)、廣告等收入來源,荔枝的用戶群體主要由90后和Z世代組成,占比接近6成,并且女性聽眾居多。

  荔枝*大的特點與優(yōu)勢是,創(chuàng)作門檻低,人人皆可參與,它依靠聽眾打賞來鼓勵用戶多創(chuàng)作優(yōu)質內容,依靠海量優(yōu)質內容來吸引更多用戶的加入,如此一來,就形成了內容與用戶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這和直播有點相似,都是基于粉絲經濟來實現流量的變現。

  蜻蜓FM則更注重平臺的內容質量,因此它的發(fā)展重點是努力打造專業(yè)的創(chuàng)作者群體,如細分領域的達人大V、專業(yè)人士、名人大咖等,由于創(chuàng)作者和內容都較為專業(yè),因此平臺的營收也以付費訂閱為主。

  其次是廣告收入,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蜻蜓FM的用戶群體中,24歲以下的占比為五分之一強,25歲*45歲的占比近6成,這說明蜻蜓FM產出的內容總體上更為專業(yè)化,用戶群體的構成也以希望獲取專業(yè)知識的中青年為主,用戶對垂直細分領域的內容也更為關注和感興趣。

  2

  增收不增利,優(yōu)質內容是破局關鍵

  去年在線音頻市場的用戶規(guī)模已達到了6.4億人,然而用戶雖眾,各大平臺卻都面臨著流量變現轉化率不高和盈利難的窘境,目前各平臺的營收主要是訂閱、打賞和廣告。

  「于見專欄」認為,用戶付費意愿的高低,與平臺優(yōu)質內容的數量關系密切,喜馬拉雅之所以能成為行業(yè)翹楚,主要還是因為平臺上擁有眾多的優(yōu)質內容,這些內容既有平臺自產,也有簽約合作與版權購買。

  尤其是對于后者,想要獲取優(yōu)質內容是需要付出真金白銀的,喜馬拉雅先后跟140余家出版商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同德云社、吳曉波、余秋雨等知名文創(chuàng)品牌或作者開展了深入地內容合作,僅2020年公司在購買版權方面的開支就達到了2.55億元,這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為6.3%。

  目前喜馬拉雅上的用戶付費率一直在節(jié)節(jié)攀升,2021年上半年,平臺付費率已經達到了12.8%,是2019年的2倍多,未來平臺還需要在優(yōu)質內容上持續(xù)地投入,以吸引新用戶留住老用戶。

  打賞既取決于作品和內容的質量,又和聽眾的個人意愿有關,尤其是后者還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畢竟大多數用戶習慣于享受免費的資源,付費意愿并不高,如去年三季度,荔枝的活躍用戶數有近5900萬人。

  其中付費用戶僅占比0.82%,平臺能獲得的收益提成也相對有限,和直播平臺相比,由于直播平臺的視覺沖擊力和互動性更強,所以聽眾不僅整體付費意愿比較高,而且打賞的禮物更多,金額更高。

  在線音頻平臺的廣告主要包括頁面展示、音頻播放和品牌推廣活動等途徑,總的來看,平臺的廣告效果都比較一般,廣告議價權也不高,而且廣告多了還容易引起聽眾不滿,因此采用廣告這種方式的流量變現,在各平臺的營收占比普遍都不算高。

  當前各大平臺面臨著的*大困難還是增收不增利,即使像喜馬拉雅這樣的綜合性平臺,也還沒實現扭虧為盈,公司去年月平均活躍用戶達到了2.8億,營收近60億元,同比增長43.7%,增長勢頭依然明顯,但增速有所趨緩。

  主要原因一是公司的運營費用在持續(xù)增加,去年營銷費用26.3億元,在營收中的占比為44.9%,二是內容獲取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內容獲取成本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平臺作者的收入分成。

  另一個是版權內容的購買成本,去年公司在收入分成方面的支出近16億元,占比為27.3%,在購買成本方面的支出有3億多元,占比為5.7%,平臺要維系龐大的用戶群體,未來必然會在優(yōu)質內容的獲取上保持較高的支付比例。

  3

  一眾新巨頭涌入,新場景帶來發(fā)展新機遇

  近幾年互聯(lián)網巨頭正紛紛涌入在線音頻的賽道,騰訊、字節(jié)跳動、快手、網易等企業(yè)先后登場,互聯(lián)網巨頭手中擁有強大的資金與流量支持,這使得該領域的競爭充滿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2020年騰訊音樂發(fā)布了酷我暢聽,其產品定位與喜馬拉雅*為相似,騰訊音樂還收購了懶人聽書,并將其打造為側重于長音頻細分領域的懶人暢聽,依托巨大的用戶與流量優(yōu)勢,騰訊微信也推出了微信聽書功能,同一年字節(jié)跳動上線了番茄暢聽,快手發(fā)布了皮艇,網易云音樂推出了聲之劇場。

  面對有力的競爭對手,傳統(tǒng)的在線音頻三大平臺也在借助資本的力量以獲得更快的發(fā)展,2020年初,荔枝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股票發(fā)行價為11美元,以發(fā)行價計算的話,彼時荔枝的市值約為5億美元,荔枝也成為了國內在線音頻的*股。

  今年3月,喜馬拉雅更新了在港交所的招股書,這是喜馬拉雅的第三版招股書 ,從2014年5月A輪融資開始,直到前年的E+輪融資,喜馬拉雅先后獲得了閱文集團、華山資本、小米、京東、好未來、城市傳媒、騰訊等互聯(lián)網、科技及資本巨頭的戰(zhàn)略投資。

  11月,蜻蜓FM完成了由中文在線領投的又一輪融資,當前在線音頻的競爭又從三國殺走向了戰(zhàn)國時代,眾家各有所長,*終誰能笑到*后,還尚待觀察。

  車載音頻場景是各大平臺一直都想努力拓展的市場版圖,很多人在駕駛時習慣于聽聽包括歌曲在內的音頻節(jié)目,可以說,車聯(lián)網領域已經成為各平臺的必爭之地。

  如喜馬拉雅計劃加強與汽車廠商的合作關系,推出品牌電臺服務等新功能,荔枝已經與比亞迪、廣汽、小鵬汽車等車企建立了合作關系,為此平臺還將提供更多的播客服務。

  值得關注的是,在這方面一個重量級選手出現了,前不久,音頻賽道的國家隊一一央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也正式入場,其運營的云聽平臺獲得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頒發(fā)的許可證明,擁有總臺的電臺頻率以及總臺有著作權或有授權音頻節(jié)目的經營權。

  這意味著云聽平臺可以依托總臺龐大的節(jié)目資源,與第三方企業(yè)開展包括車載音頻場景在內的各種合作,截*今年5月,云聽平臺的累計用戶人數在1.4億以上,其中車載端用戶就超過了4600萬,在車聯(lián)網音頻的市場覆蓋率方面是當之無愧的NO1。

  在這個細分領域,各大平臺可以說是壓力山大,但對聽眾來說是一件好事,因為能有更多的選擇空間,獲得更專業(yè)的服務。

  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智能化、可穿戴甚*是虛擬現實設備正不斷涌現,豐富的終端設備將帶給人們更多獲取音頻內容的渠道,由此也會產生很多新應用場景,這對于傳統(tǒng)平臺和新興媒介來說,皆是機會均等的新發(fā)展機遇。

  4

  結語

  「于見專欄」認為,從某種角度來看,在線音頻平臺更像是一個內容分發(fā)平臺,理論上如果有很多專業(yè)的作者能持續(xù)創(chuàng)作出優(yōu)質的內容,就能大幅度降低平臺的運營成本。

  但實際上由于競爭激烈,各大平臺的運營支出在逐漸上升,獲客成本也會越來越高,這同時也會倒逼傳統(tǒng)平臺和新興媒介加速向各種生活場景展開全方位的滲透,用更加優(yōu)質悅耳的內容來吸引并留住用戶。

IT產業(yè)網微信二維碼logo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鍵復制
標題鏈接已成功復制

最新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