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將看到更多僵尸VC。”
最近,海外VC機構的掌門人不約而同地發(fā)出如此感嘆。他們普遍認為,由于利率上升、經濟衰退擔憂和創(chuàng)業(yè)公司估值的急劇下降,大量僵尸基金即將涌現。
所謂僵尸基金,即很難再為老LP帶去回報,也無法募集最新資金,只能勉強繼續(xù)管理現有的投資組合,直至走向最終清算。
“很多風險投資機構已經無法為下一支基金募集到資金。”全球最大種子輪機構之一、也是美國超級加速器Techstars的CEO Maelle Gavet對外警告:“未來幾年內,這個數字可能會達到VC機構總數的50%。”換言之,過半的風險投資機構都將淪為僵尸基金。
海外這一幕無疑給大家敲響了警鐘。其實伴隨著行業(yè)的進一步出清,國內也開始浮現這一幕。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經理吐槽,因為募資一再受挫,今年開年,他所在的機構創(chuàng)始合伙人退租了辦公室,從業(yè)不久的他也被迫失業(yè)開始找新的工作。
從海外說起:
大批僵尸VC正在涌來
回顧美國風投史,每一次經濟低迷,僵尸基金就會成批出現。
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發(fā)生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fā)后的“僵尸基金”(Zombie fund)現象。當時的一份數據報告稱,這一年美國VC/PE基金持有的未變現凈資產價值達到2200億美元,比1999年以來的任何一年都多,且仍呈上升之勢。但隨著金融危機襲來,市場資金的供給急劇下降,一批風險投資基金募集不到新的彈藥,漸漸淪為僵尸基金。
綜合來看,僵尸基金一般呈現特征為:
基金賬面虧損,已經超出它原設定的期限,LP退出希望渺茫;
基金在過去三、四年里沒有進行大筆投資,同時缺乏募新基金的能力;
GP團隊成員嚴重流失,有的機構甚至只剩下一兩人苦苦支撐。
簡言之,僵尸基金多是無回報、無新資金、無新投資,幾乎是“休眠”式停擺。
如今,這一幕再次出現。如我們所見,全球VC/PE行業(yè)在經歷了2021年的破紀錄繁華后,迎來了一言難盡的2022年。過去一年,面對美聯儲的激進加息以及經濟衰退的預期,一二級市場估值急劇重置,美國科技股一片低迷——去年全年,納斯達克指數累計下跌33%,創(chuàng)下自2008年以來的最大年度跌幅。
IPO數量和募資額出現斷崖式下降,投資人也從巨大財富效應和FOMO(害怕錯過)的情緒中,加速進入到一個對估值和標的尤為謹慎的平行世界。“可能有50%或更多的現有風險投資公司,尤其是那些管理資產少于1億美元的機構,在未來幾年內將不復存在。”Maelle Gavet在不久前的訪談中嚴肅表示。
形勢超乎想象,她進一步指出,2022年,6%的VC基金募走了美國募資市場超六成的資金,新基金想要募資舉步維艱。而隨著經濟低迷進一步加深,很多GP業(yè)績表現慘淡,創(chuàng)建規(guī)模10億美元以上的基金也越來越少見。
VC/PE行業(yè)正面臨全面收縮。Preqin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國LP只投資了226支風險投資基金,是2012年以來同期最少的。蕭條的背景下,就連黑石、老虎環(huán)球基金等PE巨頭都在募集新基金方面遭遇挫折,紛紛下調募資目標規(guī)模;其中紅杉美國還在今年開年悄悄降低了新設立的兩支風險投資基金的管理費,以應對放緩的投資環(huán)境。
“事實上,Techstars知道的許多小型精品VC已經告訴我們,他們不會籌集新一支基金。”Maelle Gavet認為,行業(yè)會涌現越來越多的僵尸基金——大多數投資機構尚且存在的意義是因為必須繼續(xù)管理現有基金,但實際上他們已募不到新的資金。
但不同于創(chuàng)業(yè)公司,風投機構的基金關閉需要很長時間,他們依然能在“僵尸”階段從LP處獲取管理費,勉強過活。“風投公司不會像科技公司那樣大量裁員,他們會等待員工自己離開,最終公司將出現僅剩幾人的情況,直到基金清盤。”一位VC機構的合伙人如是說。
“于VC機構而言,2023年可能是自互聯網泡沫破滅以來最為棘手的一年。”Maelle Gavet坦言,面對經濟停滯等相關問題的成倍增加,她對新一年的風險投資行業(yè)表示謹慎樂觀,當然這也是遇見聰明且充滿韌性的創(chuàng)業(yè)者的最佳時機。
尾部投資人日常
“抱歉,沒聽說過你們機構”
當我與國內VC朋友聊起不斷涌現的“僵尸基金”,大家普遍諱莫如深。
“沒有哪家機構愿意官宣自己倒閉,但朋友圈列表里的確躺著一些不再有動態(tài)的基金合伙人。一位投資人朋友調侃,“他們理論上還是存在退出可能的,所以哪怕只剩下一個看‘攤兒’的,也要繼續(xù)開下去。”
這讓我想起剛入行時訪問過的一位VC機構創(chuàng)始合伙人趙華,猶記得初次訪談正值他成立新基金之際,辦公室坐落在上海靜安嘉里中心光鮮且明亮的寫字樓里。從實業(yè)轉行做投資,趙華的基金整體規(guī)模并不大,LP構成也十分簡單。目睹了互聯網浪潮下的創(chuàng)投神話,當時他斗志昂揚,認為VC投資不說能改變世界,至少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業(yè)。
但現實總是更骨感。用他總結的話來說,缺乏人脈與資源,專業(yè)判斷也不夠極致,即便再勤奮,也敵不過那些“天賦”型投資人,能投到的也都是些不溫不火的中腰部項目。再加上2018年“資管新規(guī)”之后,趙華募集二期基金時傻眼——幾乎沒有LP再愿意買單。
后來再次見面,他的辦公室已搬遷至隔壁區(qū)的一間老辦公室,不大的空間里只剩下他和另外一位負責中后臺的年輕人。
翻閱趙華的動態(tài),他最近一年的朋友圈幾乎不再更新VC投資相關內容,只是時不時更新幾條度假或健身的悠閑時光。而旗下管理的基金仍顯示處于存續(xù)狀態(tài)中,但基金投資組合卻不曾有后續(xù)輪融資或IPO發(fā)生,基金品牌也早已被淹沒。
趙華所經歷的,或許正是諸多VC機構漸漸淪為“僵尸基金”的一縷縮影,他們也曾在現實與理想間掙扎過。
一位投資人曾分享段子說,“投資總監(jiān)騎電瓶車上下班,但上班每天談的都是3000萬以上的業(yè)務,見LP都是把電瓶車停在距離餐廳200米外的地方,吃完飯假裝打車,實則走路過去騎電瓶車回家。”這被他認為是絕大部分尾部投資機構的日常。
都說“募資是機構絕對的生命線”,所有的淘汰賽都始于募資。但資金和資源頭部化加劇的今天,募資江湖可以概括為——頭部機構吃好;腰部機構吃不飽,饑腸轆轆;尾部機構吃不著,淪為僵尸基金。
“頭部GP現在都只找機構LP出資,我們這些中小GP,老板還天天指望我們IR找個人LP和民營企業(yè)出資,太難了。”剛入行的IR任莉很苦惱,募不到錢,就意味著在投項目上失去了話語權,尤其在硬科技聚集的領域更是很難投進去,甚至還要在拜訪LP和創(chuàng)始人的時候遭受冷眼,“怎么沒聽說過你們機構?”
正在被行業(yè)邊緣化,一批尾部投資人紛紛選擇逃離VC圈。過去一年,VC江湖肉眼可見的低迷,賽道變了,投資邏輯也變了,對人的要求也高了,不少離開創(chuàng)投圈的朋友給出了一個相似的答案——“看不懂,混不下去了。”而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悄然成為尾部投資人的歸宿之一。
陣痛期還有3-5年
市場正在淘汰不賺錢的GP
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是——VC江湖幾乎已經告別蠻荒時代,大白馬機構完成全鏈條布局,黑馬基金在垂直賽道坐擁自己一方天地,而落后的中長尾機構只能萎縮直至消失。
從全球來看,中國GP的數量是美國同行的幾倍,而過度膨脹的GP體量也意味著,國內創(chuàng)投分化趨勢不可避免,“一九分”是絕大概率事件。
回想一年前,紅杉中國合伙人浦曉燕在清科創(chuàng)業(yè)的LP峰會上指出,現在創(chuàng)投也許進入到一個新階段:如果你不是一個真正聰明的、能懂創(chuàng)業(yè)者或者對所投行業(yè)的具備深刻認知的、且有耐心的GP,那未來的生存空間也許真的要打上一個問號。
這里有一組最新數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xié)會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1月協(xié)會中止辦理20家相關機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申請,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1565家,而去年一整年的這一數字為2217家,顯而易見,私募基金的注銷節(jié)奏顯著加快,行業(yè)正在進一步出清。
新設立的基金數量也呈現驟降趨勢。清科創(chuàng)業(yè)(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數據統(tǒng)計,2023年1月VC/PE市場共計379支基金完成新一輪募集,同比下降45.9%,環(huán)比下降31.1%,披露募集金額762.42億人民幣,同比下降62.3%,環(huán)比下降57.9%。
“創(chuàng)投行業(yè)還遠遠沒有到達黎明前黑暗,只是剛剛進入黑夜。”2022年,深創(chuàng)投副總裁蔣玉才這一席話言猶在耳。他在公開演講中直言,創(chuàng)投行業(yè)還要忍受3-5年的陣痛,未來幾年,一大批資金管理規(guī)模小的基金管理人將面臨生存難題。換言之,不專業(yè)的基金管理人將被出清,將是中國股權投資行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必經過程。
這一幕正在加速到來。就像一位創(chuàng)投大佬曾強調的那樣,對三分之二的VC來說,他們的第一支基金也將是他們的最后一支基金。“大家普遍反映募資難了,未來幾年將會有一批GP募不到后續(xù)基金,也會有大量僵尸基金出現,基金在存續(xù)期沒人好好管了。”
三月伊始,大家已經忙碌起來了。今年可以明顯感受到,不少創(chuàng)投機構老大將絕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募資上,大家都卯足了勁兒。畢竟,沒有哪位VC投資人愿意看到自己掌管的基金最終變成一支“僵尸基金”。
(文中趙華、任莉為化名)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