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朱時茂在春晚舞臺上表演了小品《吃面條》;40年后,朱時茂在百度優(yōu)選直播賣掛面。
“日常到手價格是9塊9,今天在我們直播間一塊三包。”朱時茂喊出“上鏈接”。8月30日,朱時茂的首次直播帶貨選在了百度優(yōu)選,而他也因此獲得了嶄新的身份——該平臺首位名人帶貨主播。
時隔多年,百度重拾“電商”夢想,這也是百度首次通過引入達人的方式,為電商業(yè)務開路。其選擇朱時茂來打頭陣,這背后也有著深刻的考量�!敦斀浌适滤C》指出,百度電商平臺的用戶結構以35歲以上男性為主,且中老年用戶占比顯著高于傳統(tǒng)電商平臺。這與其他電商平臺的生態(tài)有很大不同。
基于這樣的用戶畫像,朱時茂無疑是不錯的人選。作為連續(xù)11年登上春晚舞臺的小品演員,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成為了許多中老年觀眾心中的經典記憶。他們對他有著深厚的感情與高度的認同感。百度優(yōu)選看中的正是這一點。
據百度方面數據,朱時茂的這場長達六小時的直播帶貨GMV突破1300萬元,吸引超200萬網友圍觀。在商品選擇方面,白酒品類表現尤為突出,銷售額超過了百萬級別。同時,直播中還提供了包括1元雞蛋、掛面、洗衣液等在內的多種剛需用品,借此來實現直播間引流。
值得關注的是,當天,伴隨著朱時茂的首次開播,一場長達20多小時的直播也在同一天無縫銜接,和之前那場直播不同,這是一場時長20多小時、超長待機的直播。70歲的朱時茂顯然不可能堅持這么久,代提其完成直播下半場的,是通過百度定制的朱時茂AI分身。
“今天給大家?guī)淼耐岭u蛋,是來自農村的走地雞。”得益于AI技術的延伸, 即便是凌晨兩點,朱時茂的直播間依舊活躍,AI主播朱時茂不知疲倦地推介著櫥窗內的17款商品。選品依然緊緊把握中老年人群體的需求,如土雞蛋、老花鏡、保健用品等,價格多不超過百元。
用達人引流,以技術為差異化的切入點,此番,百度拿出了看家本領,重回電商戰(zhàn)場,“百度優(yōu)選”,能否實現李彥宏的電商夢想?
1、搭載AI ,重回電商戰(zhàn)場
“朱時茂與陳佩斯合體在百度優(yōu)選合體直播了。”
“怎么進入啊?” 這是大家問得最多的問題。
早在2023年5月,百度APP就已經在APP首頁的頂端特別設立了“商城”入口,讓用戶能夠一鍵直達電商頁面。
此次,為了助力朱時茂的首場開播,百度也給了不少核心曝光資源——用戶在百度APP首頁搜索“朱時茂”,在百度百科下面的第二個詞條,顯示的就是朱時茂的直播間入口,承載的賬號主體就是“百家號”;“百度優(yōu)選”官方百家號則從8月19日開始一連發(fā)布了五條“朱時茂開播”的預熱信息;而在百度的“商城”板塊,“精選直播”的推薦直播間中,也出現了“朱時茂”的直播間,為其引流。
此前,雖然百度早已涉足電商領域,但百度優(yōu)選的思路,主要是通過與其他電商平臺合作。上線之初,百度優(yōu)選便與蘇寧易購達成合作,全面接入其全品類商品。當用戶在百度優(yōu)選搜索“冰箱”時,搜索結果的前五位中,有三項商品來源于蘇寧易購,而另外兩項商品則來自于入駐百度優(yōu)選的商家。
百度電商總經理平曉黎曾明確表示,百度電商的商品供應策略是雙軌并行:一方面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另一方面積極吸引商家入駐。她認為這兩種模式將長期共存。為吸引更多商家入駐,百度優(yōu)選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供0元入駐開店的優(yōu)惠政策、設置低至1%的傭金比例,以及推出GMV增長激勵計劃等,旨在降低商家成本,促進商家成長。
關于百度電商的戰(zhàn)略,平曉黎還在采訪中表示:“我們并不打算復制京東、淘寶的模式,而是選擇依托強大的百度APP,打造獨具特色的電商生態(tài)。”百度優(yōu)選作為該戰(zhàn)略的核心平臺,被定位為一個以AI技術為核心驅動力,集搜逛推一體的智能電商平臺。
具體來說,在用戶端,百度APP內置了對話式個人導購助手,名為“小優(yōu)”。用戶需通過搜索特定關鍵詞(如“智能導購”)來激活此功能。小優(yōu)隨后以問答形式與用戶互動,基于用戶的輸入提供產品推薦,輔助用戶進行購物決策——這條鏈路的優(yōu)勢在于,百度可以通過用戶的搜索習慣,更精準地摸索到用戶的消費需求,并通過大數據訓練提升商品推薦的精準度。
在商家端,百度為商家量身打造了數字人直播平臺“慧播星”。
在“慧播星”上,商家可以用2D真人形象的數字人進行直播。商家只需使用后臺模板,就可以在10分鐘內制作出數字人直播間,包括5分鐘視頻制作、AI輔助配置劇本、平臺內一鍵發(fā)布等。百度優(yōu)選方面曾表示,數字人直播的投入成本僅有真人直播的5%,能夠極大程度上幫助商家降本增效。
“慧播星”和智能導購這兩項技術成果,是百度以AI為切入點,實現“搜逛推一體”電商模式的關鍵。
今年年初,百度電商向商家開放10萬個數字人的免費名額,同時向用戶發(fā)放1億元的數字人直播間消費券。可以看出,百度此次重返電商戰(zhàn)場既拿出了“看家本領”,又拿出了“真金白銀”。
與此同時,今年年初,百度推出了“百度優(yōu)選“獨立APP。根據APP頁面介紹,百度優(yōu)選商家端APP是百度電商旗下的商家一站式店鋪經營移動工作臺,功能覆蓋商品管理、經營數據、訂單履約、消息通知、效率工具等。
百度優(yōu)選將AI技術視為電商業(yè)務飛躍的關鍵引擎,其愿景是:在商家側,通過數字人直播、移動工作臺這類方式為商家節(jié)省運營成本,進而吸引更多商家入駐,形成越來越強的供給能力;在用戶端,通過智能導購等方式吸引用戶,幫商家對接更多需求。
然而,據今年年初,平曉黎在百度電商生態(tài)大會上公布的數據來看,盡管百度優(yōu)選在2023年實現了令人矚目的成績:GMV同比增長594%。但AI大模型在促成交易中的貢獻率僅為20%。
總體來看,“技術”雖然可以提效,但無法為百度搭建起電商心智,而通過引進朱時茂等明星達人,則能快速造勢,為百度電商打開新的局面,逐漸打造起電商流量池,培育起用戶在百度購物的消費習慣。
2、屢戰(zhàn)屢敗 還要再戰(zhàn)
百度在電商行業(yè)*算老手。早在2007年便立下雄心壯志,誓言三年內超越淘寶,并推出了“百度有啊”電商平臺。然而,這一宏偉目標并未如期實現,反而見證了“百度有啊”的黯然收場。
盡管遭遇挫折,百度并未在電商道路上止步,持續(xù)推出多個電商平臺如“樂酷天”、“百度健康醫(yī)藥館”等,但遺憾的是,這些嘗試均未能成功,一一折戟。
在電商這條道上,百度屢戰(zhàn)屢敗,為何還要再戰(zhàn)?原因很簡單,百度得找新的賺錢路子。
通過百度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可以發(fā)現:一方面,百度的支柱廣告業(yè)務增長勢頭已顯疲態(tài)。過去一年半,百度在線營銷收入同比增長緩慢,僅有一季度實現雙位數增長。即便互聯網廣告市場整體向好,百度2024年二季度在線營銷收入仍出現下滑。另一方面,百度還養(yǎng)了個“吞金獸”。百度在前沿科技領域的投入,如蘿卜快跑短期內無法帶來顯著的經濟增長,而且還需要持續(xù)的經濟投入。
長遠來看,李彥宏在大模型領域投入了大量心血,百度是全球科技大廠中率先發(fā)布GPT大模型產品的公司。早在2019年,百度就開始在這方面進行布局,并且投入了巨額資金。百度CFO羅戎曾表示,百度多年來圍繞人工智能技術和大語言模型進行了大量的相關投入,公司的資本支出在2023年同比增長了38%。
如今,盡管百度的“文心一言”穩(wěn)居國內語言大模型*梯隊,其賺錢能力卻相對滯后于技術進步的步伐。直到2023年第四季度,由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帶來的收入才首次出現在了百度的財報中。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內各大廠商紛紛加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競賽,行業(yè)內的競爭日益激烈。據估算,目前國產大模型的數量已突破200個,各大廠商不斷迭代升級產品以搶占市場先機。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彥宏清醒地認識到:“未來2到3年內,競爭將會非常激烈,只有能夠盈利的企業(yè)才能最終存活下來。”
對于百度而言,為大模型找到切實可行的盈利模式已迫在眉睫。
在“文言一心”亮相一個月后,百度文庫就馬不停蹄地搭載上了百度的大模型,迭代為“一站式智能文檔平臺”。就連“百度網盤“也搭載了“AI照片秀”等AI工具。
在這樣的背景下,百度現在就相當于拿著錘子找釘子,又一次盯上了電商,也就并不奇怪。
3、AI不是“*鑰匙”
盡管百度急于AI變現,但AI并不是“*鑰匙“,不是所有業(yè)務模型都能從中受益。
誠然,AI技術能夠優(yōu)化提升運營效率與匹配度,但在電商的版圖中,AI更多扮演的是輔助。
依據京東所倡導的“十節(jié)甘蔗”理論,電商產業(yè)鏈被精細劃分為:創(chuàng)意、設計、研發(fā)、制造、定價、營銷、交易、倉儲、配送、售后。而此次百度優(yōu)選祭出的慧播星和智能導購,影響的更多的是營銷,雖是產業(yè)鏈上的一環(huán),但并非決定電商企業(yè)成敗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回看電商領域的成功案例:京東崛起靠的是強供應鏈體系,通過持續(xù)完善倉儲網絡能力,構建安全、可靠、高效的物流供應鏈體系;拼多多靠的是精準定位下沉市場,靠價格戰(zhàn)殺出一條血路;而抖音、快手等平臺則憑借獨特的創(chuàng)意內容吸引并激發(fā)了用戶的購買需求。這些案例均表明,電商企業(yè)的成功往往依賴于產業(yè)鏈中更為核心且差異化的環(huán)節(jié),而非單純依賴于營銷與運營策略。
百度在電商領域的短板顯而易見:一方面,缺乏深厚的電商行業(yè)積淀,供應鏈、倉儲和物流等方面一直是百度電商的短板。百度對此有清晰的認識,這也是此次它拉來蘇寧入伙的原因。百度看中了蘇寧在商品供應鏈上的優(yōu)勢,盡管對比淘寶天貓以及京東等老牌電商來說,蘇寧的供應鏈優(yōu)勢已經越來越弱,但至少能夠在短期內為百度彌補這一不足。
另一方面,百度在用戶心中的定位主要是搜索引擎。用戶習慣于使用百度來查找信息,而不是將其作為購物決策的*平臺。這種根深蒂固的認知慣性使得百度在吸引消費者進行購物行為時面臨較大的挑戰(zhàn),難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用戶的行為習慣和消費偏好。
更何況,AI大模型電商并非百度獨有。抖音旗下的巨量引擎也推出了一站式電商智能創(chuàng)作平臺“即創(chuàng)”,提供了AI視頻創(chuàng)作、圖文創(chuàng)作和直播創(chuàng)作三大功能,服務于抖音電商和生活服務商家;阿里巴巴則推出了“淘寶問問”AI導購助手,以及“繪蛙”工具,具備AI文案生成和AI圖像創(chuàng)作的能力;京東APP上線了“京東京言”AI助手,并在今年4月,由京東云言犀打造的“采銷東哥”AI數字人開啟了直播首秀,劉強東的數字分身同時出現在京東的兩個直播間。
此外,用戶對于大模型電商的接納度并不高,尤其是當數字人直播,這種技術呈現方式往往被視作“投機取巧”,難以傳達出商家應有的真誠與溫度。在用戶的眼中,這種形式的直播非但未能增添吸引力,反而可能激起反感。所以,當前主流的電商平臺,如抖音、快手和視頻號,這些平臺上大多數還是采用真人直播,極少見到AI主播的身影。
對此,某主播表示:“買家對AI技術的加持并不感興趣,他們最看重的始終是產品的性價比。無論圖片多么精美,文案如何引人入勝,都無法替代實實在在的優(yōu)惠和購物體驗。AI在電商領域的應用,目前看來,對買家而言尚未展現出實質性的價值或吸引力。”
面對業(yè)務短板、市場競爭、用戶質疑等多重挑戰(zhàn),百度電商若只緊握AI,恐怕難以支撐起長遠的發(fā)展藍圖。
過去,百度涉足電商領域,可能更多是出于對電商市場份額的覬覦,期望能在這一領域分得一杯羹。然而,時至今日,百度再度布局電商,其背后更多的是基于AI技術發(fā)展的深遠考量。百度視AI為核心驅動力,渴望為其先進技術尋找一個更貼近C端用戶的應用場景,以承載并展現AI的無限潛能。這不僅是對電商領域的再次探索,更是百度AI技術尋求商業(yè)化落地、深化應用的重要一步。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