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国产精品九九无码专区,乱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
首頁 > 資訊 > 評論

2025,智駕戰(zhàn)爭升維

2025/02/18 18:03      伯虎財經(bohuFN)


  來源 | 伯虎財經(bohuFN)

  作者 | 森系

  根據車fans孫少軍透露,比亞迪上周新增訂單超70K,進店量環(huán)比上漲一倍。雖然不能把功勞全部歸功于上周那場震驚行業(yè)的發(fā)布會,但不得不感嘆一句“智駕平權,恐怖如斯”。

  2月10日晚間,比亞迪智能化戰(zhàn)略發(fā)布會上,比亞迪一口氣發(fā)布了21款車型,包括海鷗、秦PLUS在內,都將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輔助系統(tǒng),且10萬元以上車型均標配。

  據初步統(tǒng)計,只有海鷗、秦/海豹05 DM-i這3款車的入門級車型沒有搭載高階智駕。換言之,比亞迪高階智駕的配置比例幾乎達到90%。

  雖然2024年,華為、小鵬,蔚來、理想等紛紛卷起智駕,從全國都能開的開城競賽,再到“端到端”的新賽點,但消費者對于智駕的觸感仍然不強。特別是20w以下平價市場,伯虎財經了解到的信息是,消費者對于價格的考量要遠遠高于智駕。

  作為一個年銷量達到400萬輛、全球前十且大部分車型售價在20w以下的車企,“標配智駕”這件事本質就是把“要不要標配智駕”的問題推給了全行業(yè),基本可以等同于另類價格戰(zhàn)。因為此前行業(yè)就有“智駕成本太高,只能上車30w以上價位車型”的觀點。

  不過在比亞迪發(fā)布會后,就有同行表示“智駕之間,亦有區(qū)別”,那么到底什么是智駕平權?2025年會不會是智駕普及全面加速的一年?這是本文試圖探討的問題。

  01 智駕平權的正確姿勢

  根據比亞迪發(fā)布會介紹,按照平臺算力不同,搭載“天神之眼”的智駕分為A、B、C三套方案。

  其中,A(DiPilot 600)方案標識為金色,用于百萬級別的仰望,配置三激光雷達與英偉達雙Orin-X芯片,算力最強,功能可實現全程高速0接管;B(DiPilot 300)方案標識為紅色,在騰勢和比亞迪品牌皆有,采用單激光雷達和英偉達Orin - X芯片,主打性價比,支持無圖城市領航等功能。

  相較之下,C方案舍棄了激光雷達,選擇了純視覺路線,幾乎是王朝海洋在售所有車型,但并未搭載硬件成本較高的激光雷達,芯片配置來自地平線J6M或英偉達Orin N。目前可實現高速和城市快速道路的領航,以及代客泊車等高階智駕功能,標識為藍色。

  這里有兩個關鍵。

  首先按照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SAE)制定的自動駕駛分級標準,高階智駕理應在L2級之上,即有條件的自動駕駛。換言之,相較傳統(tǒng)L2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高階智能駕駛理應能夠處理更為復雜的駕駛場景和任務。

  從這個角度來看,比亞迪的確把智駕能力覆蓋了絕大部分車型,即便是售價在20萬以下的平價車型,甚至是7.88萬的海鷗。

  其次,是加量不加價。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fā)布的《2024年10月汽車智能網聯洞察報告》中提到,ALC自動變道功能在乘用車整體滲透率為7.9%,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為20.1%,主要是搭載于24萬元以上的產品,而非銷售比例最大的10萬至15萬區(qū)間的產品。

  制約智駕普及的一大因素是軟硬件成本。Orin-X芯片的單顆售價接近500美元,更不用提軟件的研發(fā)成本。針對高階智駕,除了汽車本身的定價,大多數車企要么推出限時免費政策,比如小米、極氪;要么同時采用買斷和訂閱兩個方式,比如問界;或者直接采取買斷的方案。

  因此,比亞迪確實推動了整個行業(yè)智駕能力的下放。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的智駕能力在業(yè)內并不突出。伯虎財經走訪了一些品牌的門店,有從業(yè)者表示,比亞迪的“智駕平權”對于智駕第一梯隊的品牌而言,影響不大。

  此外,起碼在行業(yè)內,高階智駕這個詞的內涵迭代的很快。

  比如基于高清地圖+規(guī)則邏輯的方案曾是業(yè)界主流,一度火熱的城市NOA也是基于這個路子。小鵬是最早實現城市 NOA 的車企,但當“端到端”的浪潮來臨后,小鵬的領先被追趕的很快。

  而為了實現安全這個指標,雖然并不是硬件越多越好,一般也會要求具備毫米波雷達和超聲雷達。

  要實現真正的智駕平權,除了加量不加價和標配外,還需要通過高頻OTA去保障體驗。

  02 2025,智駕元年

  “未來2到3年,高階智駕將成為像安全帶、安全氣囊一樣必不可少的配置。到時候沒有安全智駕的車將成為少數派。”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表示。

  數年間,從“油電同價”到“電比油低”,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的銷售規(guī)模已經實現了“斷崖式”領先,但在這個人人談智駕的時代,即便對于比亞迪而言,也是一場輸不起的戰(zhàn)爭。

  數據顯示,2024年比亞迪年銷量超過427萬輛,連續(xù)3年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冠,國內市占率提升到34.1%。

  上半場電動化這一戰(zhàn),比亞迪「以價換量」的策略,算是實現了內部「三分天下」的戰(zhàn)略目標,但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比亞迪對于價格的強依賴,一旦對手推出價格更低的產品,比亞迪又轉變?yōu)楸粍訝顟B(tài),無法形成一道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

  財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剔除比亞迪電子影響,比亞迪單車售價為13.83萬元,同比下降12.86%。而同期單車凈利潤則為1萬元,同比下降了0.14萬元。顯然,這些年降價雖然能帶來銷量節(jié)節(jié)攀升,但同時單車利潤也受到影響。

  另一方面,智能化體驗已經成為消費者購車的關鍵指標。根據中汽協的數據顯示,2024年,20萬元以上車型中自主品牌份額已達40%,而這一市場的消費者對智駕的關注度同比提升62%。其他報告調查顯示,有90%的消費者愿意為高階智能駕駛服務額外付費。這對比亞迪來說,顯然是個巨大的機會。對比亞迪自身來說,也迫切需要通過智能化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進而緩解價格戰(zhàn)過程中“以價換量”造成的傷害。

  若智能化短板遲遲未能補齊,品牌向上動力不足的同時,競品將持續(xù)沖擊比亞迪的銷量基本盤。馬斯克在社媒對比亞迪智能駕駛的轉型發(fā)表看法,其認為,比亞迪如果再不加速智能駕駛轉型,將面臨困境。

  當然,端到端大模型的突變、AI和算法的狂飆也讓智駕演進路線發(fā)生劇烈變化。這也是比亞迪發(fā)動智駕全民戰(zhàn)役的最大底氣。

  在高階智能駕駛的賽道上,技術路徑的選擇一直是各大車企決策的核心議題之一。這一領域過去要從規(guī)則方面圍繞“重感知輕地圖”和“輕感知重地圖”兩種技術理念展開。

  然而,隨著算力的提升和芯片技術的不斷進步,端到端架構成為2024年智駕的關鍵突破,帶來更加智能、安全和高效的出行體驗。隨著智駕底層邏輯從規(guī)則驅動向數據大模型驅動轉變,數據成為贏下智駕競爭的關鍵,比亞迪自身龐大的銷量和用戶基數就成為入局的顯著優(yōu)勢,正如王傳福強調:“好的大模型是數據喂出來的”。

  可以說,比亞迪打響智駕平權第一槍,時機非常巧妙。

  實際上,自2024年以來,外界也明顯感受到了比亞迪在智駕領域“狂奔”。2024年1月,比亞迪發(fā)布整車智能戰(zhàn)略;7月,騰勢N7發(fā)布,比亞迪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tǒng)“天神之眼”上市,12月,比亞迪宣布“天神之眼”在全國范圍內正式開通無圖城市領航功能。在2022年比亞迪智駕團隊只有100多人,截至今年1月24日,比亞迪智駕團隊人數已超5000人,短短兩年多時間,團隊規(guī)模膨脹了近50倍......

  在這場分布會前,據悉,2025年比亞迪定下了500萬輛的銷量目標。搭載智駕的車型預計銷量在200萬輛到250萬輛之間。

  很明顯,2025年一場競爭維度更高的“腥風血雨”已在所難免。

  03 智駕戰(zhàn)爭升維

  過去,小鵬、華為先后入局,依靠自身的技術長版領先一個身位,在20萬以上的市場競爭中形成鮮明的記憶點。

  但隨著比亞迪的加入,智駕比拼的不只是技術長板,還有成本控制能力。從目前來看,比亞迪有兩大殺手锏,正在重構行業(yè)規(guī)則。

  一是400萬輛車云數據庫,堪稱算法迭代“永動機”。公開數據顯示,比亞迪搭載L2及以上智駕系統(tǒng)的車輛超400萬輛,且以每月50萬輛的速度增長。海量數據覆蓋各類駕駛場景、路況及用戶駕駛習慣,為算法學習提供豐富素材。其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超1100萬臺,超40%車型搭載L2及以上駕駛輔助,每天上百萬用戶在多種場景使用。

  相比華為ADS裝機量不足50萬、小鵬僅40萬,比亞迪“天神之眼”系統(tǒng)借端到端大模型,將海量行車數據轉化為決策優(yōu)化,形成“數據飛輪效應”。

  二是垂直整合下的成本屠刀,將智駕成本砍至3000元級。比亞迪通過自研芯片(與征程系列合作)、域控制器、傳感器,把城市NOA硬件成本從8000元壓到3000元級。自研芯片規(guī)避了外部采購的加價與供應鏈不穩(wěn)定問題,可依自身智駕需求定制設計,提升性能與兼容性,降低成本。隨著銷量增長,自研芯片生產規(guī)模擴大,進一步攤薄研發(fā)與生產成本。

  例如,其毫米波雷達成本已降至百元級別,僅為市場價的1/3。這種“成本暴力”讓友商望塵莫及——華為依賴英偉達Orin芯片(單顆成本超3000元),小鵬的XNGP系統(tǒng)單車成本仍超萬元。另外,由于算法自研,比亞迪減少了外部的授權費用,可根據實際情況優(yōu)化算法。

  如今,小鵬汽車CEO何小鵬也坦言道:“智能駕駛的競爭已從技術秀場轉向成本戰(zhàn)場。

  2025年,中國智能駕駛戰(zhàn)場已形成“三國殺”格局:華為系高舉技術大旗、新勢力小鵬激進下探、比亞迪以規(guī)模碾壓入場。這場戰(zhàn)爭的核心,不再是單純的技術競爭,而是數據、成本與生態(tài)的終極對決。

IT產業(yè)網微信二維碼logo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鍵復制
標題鏈接已成功復制

最新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