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26日,邊緣計算將改變應用程序在云計算和移動計算時代的許多潛在假設,而匹茲堡卡內基梅隆大學領導的一個新項目(同時包含華盛頓大學的研究員)希望確保開發(fā)者能夠為此做好準備。
這個項目名為CONIX,而項目負責人Anthony Rowe教授表示,CONIX旨在研究“我們如何設計出更像是計算機,而非只是推動數據包傳輸的未來通信網絡”。
CONIX已經得到了半導體研究聯(lián)盟(一個包含英特爾,微軟和ARM的行業(yè)組織)提供的2750萬美元資金撥款,而他們正在研究如何編寫能夠利用邊緣計算的興起,以在網絡不同點上放置更多處理能力的軟件。
在未來數年內我們將會聽到更多關于邊緣計算的新聞。實際上,微軟執(zhí)行總監(jiān)薩提亞·納德拉在2017年的Build大會主題演講中就把邊緣計算作為一個中心主題。隨著物聯(lián)網開始大規(guī)模上線,邊緣計算這個概念正在展開,而它正在把處理能力從公共云和大型數據中心轉移至網絡上的設備。
Rowe把CONIX的努力比作是人類神經系統(tǒng)。大腦負責我們的大部分認知,而我們的感官網絡則為我們提供了制定決策所需的數據。但一些行為實際上是由我們的脊柱處理,比如說“哇,爐子很熱”。脊柱可以比我們大腦更快地做出反應。
隨著實時計算變得更加重要,在這種情況下構建“脊柱”同樣變得非常關鍵。越來越多的應用程序依靠傳感器數據來做出決策,而等待中央云或數據中心做出決策會令用戶花費時間和金錢。納德拉在談及邊緣計算時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工廠車間里安裝了一臺極其昂貴的機器,而能夠在機器中檢測到異常情況時就迅速作出反應將可以節(jié)省數百萬的維護或更換成本。
但Rowe表示,我們同樣有機會利用網絡組件本身日益增長的計算能力。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現(xiàn)在的路由器和交換機可以更加有效地處理一定的工作任務(假設軟件是按照這種思路所編寫)。
這可能是Rowe及其近30人的團隊正在研究的最重要事情,他說道:“重點都放在軟件方面”。這支團隊希望為邊緣計算應用程序創(chuàng)建一種全新的編程語言,而這種編程語言必須理解如何分配和訪問分布在網絡的資源,而不是說為云計算服務型移動手機設計的應用程序的那種相對簡單性。
然而,硬件也需要適應集中計算和分散計算之間的最新轉變。Rowe及其團隊正在研究無人機,虛擬現(xiàn)實和智能城市將如何圍繞邊緣計算發(fā)展,而這將需要對傳感器網絡,以及對采集與處理數據和相應作用所需的底層基礎架構進行大量的研究。
這將需要多年的研究努力。這份2750萬美元的資助要求團隊思考分布式計算在未來10年的發(fā)展,而Rowe表示他們團隊希望在五年后能夠制定出具體的藍圖。
Rowe表示:“我們將更多地轉向那些對企業(yè)而言存在更高風險的真正前瞻性架構。”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