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日前發(fā)布的報告中稱,近年來推動亞洲經濟增長和重塑貿易渠道的全球智能手機繁榮可能已經達到頂峰。
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對世界經濟前景的看法之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指出,雖然去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總量達到15億部,意味著每5人當中便有1人在去年購買了1部新手機,但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卻首次出現下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報告中稱:“全球市場對智能手機的需求在整個亞洲營造出高度復雜且不斷發(fā)展的供應鏈。它具有高度的周期性,并與iPhone等重要新款手機的發(fā)布時間相關。因此,幾個亞洲國家的生產和貿易高度相關,形成一個不同于PC科技周期的新技術周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指出,雖然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但無需對亞洲高科技制造產業(yè)感到擔憂,因為車載計算機、智能家電和可穿戴設備的需求正在不斷上漲。“雖然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但對其他電子產品的需求仍將會提升芯片產量。因此,亞洲科技產業(yè)的出口模式和增長不會在短期內消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表示。
市場調研公司IDC在今年2月發(fā)布的報告中稱,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4.62億部,同比下滑0.5%。這也是智能手機問世以來,首次出現年度下滑。IDC預計,從2017年至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保持2.8%的年復合增長率,2022年出貨量將達到16.79億部。
IDC稱,2017年出貨的智能手機幾乎全部為Android手機和iPhone,前者去年的出貨量為12.44億部,市場份額為85.1%;后者出貨量為2.158億部,市場份額為14.8%。而其他智能手機出貨量只有220萬部,市場份額約為0.1%。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