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認為并非如此,該做什么就做什么,為什么一定要湊社交的熱鬧呢?還真別說,湊熱鬧的還真不少。前有打車軟件滴滴,現(xiàn)在又有航旅工具航旅縱橫。
近日,航旅縱橫APP上線了新功能——“選座社交”,引起網友熱議。
昨天,有網友發(fā)文稱,航旅縱橫的這一新功能有泄露隱私之嫌。據了解,用戶可在APP選座時,查看其他乘客個人主頁,通過“個人標簽”和“熱力圖”查看他人個人信息。此功能引發(fā)網友爭議,有網友稱“個人標簽”和“熱力圖”無法刪除。并且,找遍了APP的每個角度,都無法隱藏自己的信息。有網友表示“被別人這么盯著,感覺很不自在。”
今日,航旅縱橫對此事進行了回應,稱用戶展示的信息不是個人真實信息,并可自行編輯,根據意愿自行開啟或關閉。
從網友反應的情況不難看出,這一功能并非網友自發(fā)開啟,顯然是APP默認開啟了用戶信息展示功能啊……
航旅縱橫在經歷了網友熱議的洗禮之后,迅速將所謂的虛擬個人主頁設置為默認關閉狀態(tài)。呃……如果APP的初衷是讓用戶自行決定開啟或關閉一個功能,是不是可以在剛剛下載安裝完成的打開之時就蹦出來詢問用戶的意愿更妥當一些呢?現(xiàn)在跑出來說可自行開啟或關閉了,當用戶傻嗎?
和有社交夢的APP比起來,創(chuàng)頭條就很不一樣了,創(chuàng)頭條專注為創(chuàng)業(yè)者、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服務,不搞那些55667788的。
畢竟收集用戶信息,更有甚者泄露用戶隱私,是一件麻煩的事兒。你看Facebook,還在應對有關用戶信息問題。
之前,小扎在4月美國議會作證時,有很多沒有回答的問題,美國時間本周一Facebook高管進行了補充回答。
其中,F(xiàn)acebook承認確實收集了非用戶的個人信息,即所謂的“影子檔案”,解釋說,會從嵌有其點贊或評論按鍵的網站上收集非用戶網友的個人信息,但不會為他們創(chuàng)建檔案,也不會向他們發(fā)布精準廣告,或嘗試定制他們看到的內容。
嗯?不會向他們發(fā)布精準廣告?那收集的信息用來做什么呢?恕小編目前無法想通此事的目的……
但下面蘋果的新規(guī),目的是再明顯不過了。
今日消息,蘋果公司已更新開發(fā)者準則,明確禁止“挖掘”比特幣等加密數(shù)字貨幣。蘋果公司在其官網頁面上寫道:“應用設計需注意節(jié)能問題。應用不應迅速耗盡電池電量、產生過多熱量、或給設備資源帶來不必要的壓力。應用(含應用內部顯示的任何第三方廣告)不得運行無關后臺進程,如加密貨幣‘挖礦’等。”
雖然,“挖礦”非常耗電,而且需要很大的計算能力,單用一部iPhone或iPad成功“挖掘”比特幣的可能性不大,但蘋果公司此舉可預先阻止未來耗電量較小的數(shù)字貨幣在iOS設備上進行“挖掘”,也可阻止多臺設備“池化”以達成“挖礦”目的。
所以,或許也會在設備和系統(tǒng)上做一些防御措施?
這點其實對不挖礦的小編等人沒什么影響嘛,倒是下面這個,希望中國也有。
共享單車中國是有了,而且有很多很多很多……
但是,共享電動滑板車、平衡車我們沒有啊。
最近,共享電動滑板車在硅谷火了,以Lime、Bird為代表的創(chuàng)業(yè)公司們,正大力推廣這一新的共享出行方式。
之前有一期創(chuàng)精選提到,Uber計劃布局此領域,其實,有意入局的還有Lyft和近期“黑臉”的ofo也有在美推出相關業(yè)務的意圖。
ofo為什么在美國推出而不是在中國呢……
雖說在2016年,北京、上海等地出臺禁令,明確指出電動滑板車或電動平衡車既不屬于機動車也不屬于非機動車,不具備路權,禁止在公共道路上使用。
但是,現(xiàn)在路上不也是有很多電動滑板車、平衡車在嗖嗖地跑嗎?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