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色视频在线视频,中文国产高清综合乱色视频在线播放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

手機廠商OPPO“已死”,IoT廠商OPPO當生?

2020/06/11 16:08      智能相對論


  轉自公眾號:智能相對論(ID:aixdlun)

  段永平可能也沒意料到,中國的商業(yè)環(huán)境變化在十多年間會如此之快,甚至“買賣也不是品牌自己說了算了”。

  段永平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科技巨頭”、“隱形富豪”、“閑云野鶴”都是他的外號,靠著“學習機”和“游戲機”硬是讓自己成功躋身“前浪”。

  通過他一次次的投資與采訪,能夠看出他是一個非常“堅持自我”的人,而這個“堅持”也對他周邊的人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首當其沖便是他的幾位“門徒”,陳明永毫無疑問是其中之一。

  作為OPPO的“掌門人”,陳明永在“商業(yè)套路”和“生意模式”方面都與段永平如出一轍,信奉“敢為天下后”,但如今也是有苦自知。

  01

  想修“一陽指”,卻被逼著練“六脈神劍”

  前兩日,OPPO Reno4的線上發(fā)布會如期而至,除了Reno4系列手機,一起發(fā)布的還有三款智能硬件,分別是耳機、手環(huán)和路由器。

  穩(wěn)步豐富IoT產(chǎn)品布局,在手機業(yè)務持續(xù)下滑的背景中,OPPO也難逃“真香定律”,但走向IoT可能也并非OPPO所愿。

  在多年前,段永平就“生意模式”這一話題,曾表達過他的看法,他認為“單一產(chǎn)品的模式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yè)里的最高境界”,就如當年的蘋果,或者像任天堂(索尼游戲)之類的,單一產(chǎn)品的模式具備太多優(yōu)勢。

  “知行如一”段永平的商業(yè)路徑也一直是在執(zhí)行“單品模式”,無論是小霸王、還是學習機,賣機器就是賣機器,生態(tài)?沒想過,當然那時也沒有生態(tài)一說。

  再看OPPO的路子,OPPO從成立之初定位就非常精準,從賣MP3到賣手機,業(yè)務一點也不復雜,包括在產(chǎn)品線方面同樣是怎么精簡怎么來,直到2012年左右,架不住幾乎所有品牌都開啟了“機海戰(zhàn)術”,OPPO也只能拍馬而上。

  至于“其它”更是基本沒有,OPPO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賣好單一產(chǎn)品”,也因為有過成功經(jīng)驗,所以OPPO在“賣手機”的路子上走得也格外堅定。

  OPPO的堅定確不是空穴來風,彼時“中華酷聯(lián)”在國內(nèi)市場“橫行無阻”,特別是在2013年左右,也就“國際大牌”蘋果、三星能與他們過過招,而OPPO卻憑借一款“旋轉式攝像頭”手機N1,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獲得了銷量與口碑的雙豐收,這也說明OPPO確實能行。

  OPPO的優(yōu)勢,對手機市場有關注的都知道,強勁的線下銷售渠道、娛樂營銷的玩法,是它立足的根本所在,也是這兩個原因讓OPPO在2016年左右走向巔峰。

  段永平堅信“沒有品牌溢價,只有更高效率的打廣告”,OPPO也確實如此踐行,一邊大肆布局線下門店,一邊霸屏頭部綜藝、請代言,都是“高效率廣告”的形式之一,并且做得無可挑剔。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質疑”與“挑戰(zhàn)”開始不斷涌現(xiàn)。質疑是,OPPO是手機科技公司?為何看起來更像是一家銷售公司。關于OPPO掉隊、OPPO再次掉隊、OPPO“疲態(tài)盡顯”等言論更是屢見不鮮。

  而挑戰(zhàn)在于,OPPO賴以生存的護城河,也就是線下門店和營銷,正被競爭對手蠶食,因為OPPO所建設的護城河沒有唯一性,你能建,別人也能修。

  譬如在線下門店這一塊,從始至終,OPPO門店的唯一優(yōu)勢就是數(shù)量,在效率、標準化、品類等各個方面卻輸了個精光。

  據(jù)OPPO此前公布的信息來看,目前OPPO門店數(shù)量已經(jīng)降至20萬左右,兩年左右時間已經(jīng)少了5萬多家,且隨著OPPO對于線下門店補貼的減少,加上今年疫情使然,數(shù)量減少的問題還在加劇。

  至于娛樂化營銷,OPPO也早已不再“一家獨大”,包括榮耀、小米一款手機同樣可以請出三位明星代言,同樣也能走到各大綜藝的熒幕中,像最新的小米10就是各大綜藝的“�?�”。

  換句話說,OPPO雖然優(yōu)勢明顯,但短板也很突出,“高價低配”一直被人詬病,就包括這次新推出的Reno4 系列,3000—4000元的售價,配置的卻是驍龍765G處理器,依舊讓人大呼“勸退”。

  競爭者兇猛,護城河倒塌,壓力之下,OPPO不得不變,2019年至今可以看成是OPPO一直處于“轉變期”,布局IoT也好、造芯也罷,又或許從擁抱互聯(lián)網(wǎng)的那一刻起,作為手機廠商OPPO就真的“死了”。

  原本只是想修煉個“一陽指”,卻被硬逼著練起了“六脈神劍”,但是能練“一陽指”就能練“六脈神劍”嗎?這是擺在OPPO面前的又一個難題。

  02

  “后發(fā)制人”還是“后發(fā)不至”,OPPO的話語權還在嗎?

  “敢于為人后”這是段永平的核心理念之一,同樣在深刻影響著陳永明,于是OPPO也拾起了這一精神。

  “敢于為人后”還有下一句,叫“后中爭先”,愿景嘛,當然是好的,但現(xiàn)實可能并不會如此順遂。

  2019年年初,OPPO宣布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yè)部,推出子品牌“智美心品”,計劃建立開放性loT平臺。在外界看來,OPPO終于邁出了走向IoT市場的第一步。其實真要細究起來,早在2014年OPPO就推出了首款智能手環(huán)O-Band,最終卻是不了了之。

  而此時,小米在IoT領域已經(jīng)跑了整整5年,上百款硬件產(chǎn)品、海量設備所帶來的大數(shù)據(jù)優(yōu)勢以及龐大的生態(tài)鏈布局,這已經(jīng)不是一句口號就能趕超的了。

  段永平為什么會推崇“敢為天下后”?他認為,“很多成功的企業(yè)都是后面跟進的,開路先鋒并不好做。”于是也就有了陳永明當年的那段話,“我從業(yè)已經(jīng)20多年,我從來不關心下一個風口是什么”。

  可以發(fā)現(xiàn),這與小米、雷軍的理念截然相反,畢竟在雷軍看來“有機會一定要試一試,其實試錯的成本并不高,而錯過的成本非常高。”

  正是這種思維導向上的差異化,使得小米在手機業(yè)務下挫之時,也能憑借IoT業(yè)務立而持續(xù)前進。

  據(jù)Gartner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銷量同比下滑達到20%以上,各大廠商都在下滑,也就小米保持了1.4%的微增。

  具體到業(yè)務布局,手機業(yè)務在小米整體業(yè)務比重越來越低,目前已經(jīng)不足60%,而IoT業(yè)務的比重卻在持續(xù)上升,2019年IoT與生活消費產(chǎn)品業(yè)務收入占比已經(jīng)超過30%。

  小米2019全年總收入能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058億元,同比增長17.7%,IoT與生活消費品業(yè)務收入達人民幣621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1.7%,其市場價值不言而喻。

  反觀OPPO至少目前依舊還是手機業(yè)務的“一言堂”,從當下市場來看,“敢于為人后”并沒有給OPPO帶去任何新的優(yōu)勢,甚至可以說OPPO被這一理念拖累頗深,對手們越跑越快,越跑越前,就如雪球效應,別人的雪球已經(jīng)巨大無比,此時OPPO不緊不慢的才開始滾,確實沿著對手們的軌道是能讓你避開大石,但那時地上還有雪可積嗎?

  “一陽指”被破解,“六脈神劍”還沒練成,真想實現(xiàn)“后中爭先”,OPPO只能加速。

  2019年在成立新興移動終端事業(yè)部后,先是在9月正式推出首款無線耳機 Enco Q1;12月推出首款路由產(chǎn)品 5G CPE T1;再到今年3月首款 OPPO WATCH亮相。一年多時間拿出包括手表、耳機、路由等多款設備,加上去年年底陳永明終于說出“OPPO不再是一家手機公司”,也說明OPPO終于下定決心“不做OPPO”了。

  縱觀這兩年,OPPO除了加強在IoT領域的布局,真的還做了許多其它事。

  前有,拆分子品牌Realme,且用“國際包圍國內(nèi)”的方式殺回國內(nèi)市場;之后,與小米、vivo共同聯(lián)合成立互傳聯(lián)盟,今年2月宣布與“華米O”聯(lián)手打造全球開發(fā)者服務聯(lián)盟,正式脫離“單打獨斗”;再到宣布自主研發(fā)芯片,這是從“重渠道,鋪營銷”到“重科技、搞研發(fā)”的直接信號。當然還要加上前不久OPPO的重大人事變動,沈義人的離開。

  一系列的動作,無不說明OPPO已經(jīng)完全否定了自己以前的玩法,但在新玩法下OPPO的“后發(fā)爭先”就能實現(xiàn)嗎?

  03

  “自我拋棄后”OPPO會迎來新的自己嗎?

  沈義人的離開,對于OPPO可以稱得上一個時代的結束,畢竟在此之前陳永明也是極少露面,可能這也是在效仿段永平,讓自己隱于背后,無論如何對于外界而言,沈義人就等同于OPPO。

  沈義人的氣質,其實與OPPO十分匹配,當然是那個“舊OPPO”,不爭、不吵、不碰瓷,沈義人與OPPO的共同點都是一個“穩(wěn)”字。

  在其它領域“穩(wěn)”或許是一個褒義詞,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智能硬件行業(yè),說一家公司“穩(wěn)”,這與問候他家長輩其實沒有太大區(qū)別。

  縱觀目前的在行業(yè)中超前的玩家們,誰穩(wěn)?誰一直在穩(wěn)?答案是沒有。前不久還看到有媒體解讀OPPO在“以不變應萬變”,這純粹就是扯淡了,再不變OPPO可能真就玩完了。

  沈義人的離開,劉波的上位,就是一個“變”的信號。劉波原本是負責IoT產(chǎn)品的新興移動事業(yè)群,而新興移動終端事業(yè)部的成立更是其一手主導,劉波的這番動作,不光是在推翻沈義人給OPPO帶去的“穩(wěn)”,其實也在推翻段永平和陳永明的“后”,為何?因為真要說IoT市場也好,造芯也好,都還遠遠沒到“后”的那個節(jié)點,如今誰都在摸石頭過河。

  早在2015年,陳永明曾表態(tài)“可穿戴設備五年內(nèi)還是一個虛概念”,不早不晚5年剛過,OPPO就拿出了首款智能手表,要說沒有劉波在背后的推波助瀾決不可能。

  但是,OPPO的IoT戰(zhàn)略會成功嗎?這一點恐怕OPPO自己也沒底,只看最新推出的OPPO WATCH,也算是開了行業(yè)先河,一經(jīng)推出正值6.18便將價格打到了最低,且買手機送手表等一系列玩法,這就是沒自信的體現(xiàn)。

  一邊自我否定,一邊自我懷疑,OPPO現(xiàn)在就像一個“矛盾體”。

  OPPO當然會沒自信,與小米相比,OPPO此時的產(chǎn)品種類還是太少,即便是產(chǎn)品線沒那么豐富的華為,憑借1+8+N也要甩OPPO至少兩個身位。

  退一步講,能夠投身其中,對于OPPO而言已是不易。

  至于造芯,與兄弟“VIVO”搭上三星,選擇了“拼車”不同,OPPO選擇了一條更需要勇氣的道路,既“自研”,相當于OPPO選擇了“步行”,“步行”的優(yōu)劣勢就十分明顯,那就是“雖慢,但健康”。

  OPPO之所以會投身“造芯”原因其實很純粹,就是要掌握核心技術,不愿重蹈華為的覆轍,再讓其它企業(yè)牽著鼻子走,這可能也是OPPO選擇自研的原因,畢竟“拼車”也有風險。

  但是造芯有多難,此時OPPO作為一個“職業(yè)看客”肯定比我們要清楚,麒麟是華為用了多少年才證明的,而澎湃更是石沉大海。

  “馬里亞納計劃”是OPPO自研芯片項目的名稱,光聽名字就知道OPPO清楚、明白自己面對的將是一個多大的“坑”。

  知乎網(wǎng)友Eidosper針對OPPO造芯,有過一番“一針見血”的評論,他認為“OPPO真的沒有自研的基因,畢竟如果真想自研,那當年的小霸王就應該是自主處理器了。再不行,后面的OPPO MP3也應該是自產(chǎn)處理器。再不行,2G時代下場機會更好。最差,在OV風頭無二的660時代就該下場。”

  如果是針對“舊OPPO”,大體上說的沒錯,可“品牌基因”終究不同于“人體基因”,想要改變亦無不可�,F(xiàn)在OPPO就是在改變自己的“基因”,在不論能力的前提下,至少OPPO肯努力這一點是值得肯定的,雖然“勇敢”和“成功”之間并不具備必然聯(lián)系。

  那么在這些變動之后,OPPO的機會就來了嗎?或許確實不早,畢竟一步慢步步慢,OPPO已經(jīng)被競爭對手們落下太多。但應該也不晚,IoT被喊了多年,如今依舊“碎片化”,至于走進應用場景更是還差得遠。而造芯,其實除了華為其它國產(chǎn)品牌都是“兩眼一抹黑”沒有任何成績。

  所以機會對于OPPO而言是存在的,但最終劉波能帶著這個“新OPPO”跑多遠,還需要吃瓜群眾們拭目以待。

  04

  總結

  當OPPO不再是從前那個OPPO,是變革,也是自救。但無論如何OPPO從前的那套“敢于為人后,后發(fā)爭先”實在已經(jīng)不適合當下的市場競爭了,偏激點的如羅永浩,他甚至認為“智能手機的時代已經(jīng)過去,未來屬于新一代的智能硬件”,OPPO自然不愿成為下一個諾基亞,“做點什么”終究比“什么不做”要強。

IT產(chǎn)業(yè)網(wǎng)微信二維碼logo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鍵復制
標題鏈接已成功復制

最新新聞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