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AILab(騰訊人工智能實驗室)研發(fā)的圍棋人工智能“絕藝”電圣戰(zhàn)執(zhí)黑中盤戰(zhàn)勝了日本新銳棋手一力遼七段,獲得冠軍。
姚星帶領的人工智能實驗室,是騰訊首個從事原創(chuàng)科學研究的單位。近日姚星接受媒體采訪表示AI Lab的定位是,希望引領整個科技界,不再是簡單的跟隨別人。
更新于2017年3月28日 06:25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wǎng)編輯史書華
問:從去年4月成立到現(xiàn)在,AI Lab團隊是如何組建起來的?
姚星:AI Lab目前大約有50位科學家和200名工程師。Lab主要從事四個研究方向: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和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大部分的Lab成員都是海外高校的博士,有一定工作經(jīng)驗。我們最近也開始招納剛畢業(yè)的實習生來學習。
問:剛才提到的四個AI研究方向,是否暗示了騰訊未來的AI產品發(fā)展?
姚星:如果我們把AI分解,可以分成“感知”和“認知”,感知是指看得到的,聽得到的,所以有視覺和語音研究。而認知,是對語言的認知。簡單的分解AI體系,就正好落在我們的前三個方向(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而機器學習更趨向于研究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是目前AI算法的基礎。所以我們如此構建Ai Lab的研究,不是只從業(yè)務層面上去表達,而是想覆蓋AI的主要研究方向。
問:最近,騰訊計算機圍棋“絕藝”的表現(xiàn)受到各界矚目。可以談談當初怎么會想帶絕藝出國參加比賽?
倒不是說帶出國,而是想把我們在AI上的研究和同行交流、分享。
比賽前,我們從來沒承認過絕藝是騰訊的一款AI項目。時間回到2016年年初,一些同事平常比較關注研究論文,在一、二月左右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看到Alphago的研究,在那篇論文出來后一兩個禮拜,我們也嘗試做了一個很小的版本,大概介于圍棋業(yè)余幾級的水平。當時做出來覺得很有趣,就保持了一個小團隊在做。
同一時間,騰訊創(chuàng)始人、當時的CTO 張志東(目前已退休)召集了一些人吃飯,他提到,騰訊已經(jīng)是家市值2000億美元的公司,應該要肩負更多的科技使命。我還記得他當時給我看了一部谷歌旗下公司Boston Dynamics的機器人影片,認為我們應該成立一個像谷歌的X Lab(編者注:指Google X,是谷歌從事前沿科技研究的秘密單位。2015年谷歌公司重整,現(xiàn)隸屬于Alphabet公司,更名為X)。張志東本身也會下圍棋,聊天當中無意提到,我們是不是也該做一個類似Alphago的東西,讓AI團隊去練手一下?
當Alphago在去年3月戰(zhàn)勝李世石之前,我們其實就已經(jīng)推出絕藝的前身“Wei Go”。但Go是英文圍棋的說法,圍棋是中國國粹,和公司高管討論后,想改成具有中國特色,中間也陸續(xù)改了其他名字。大概在2016年下半年吧,名字換成“絕藝”,出處是來自于唐代詩人杜牧送給圍棋國手王逢的詩句,“絕藝如君天下少,閑人似我世間無”。事實上絕藝的英文名字“Fine Arts”還是DeepMind共同創(chuàng)始人兼首席執(zhí)行官杰米斯•哈薩比斯(DemisHassabis)幫我們翻譯的,他關注到我們的AI,問我們是不是有個“Fine Arts”?用它來作絕藝的英文名字也挺好的。
問:目前AI技術已實際應用到哪些騰訊產品上?
姚星:騰訊內部實際上已經(jīng)有非常多東西開始在運用AI了。比如微信里的語音識別,就是語音識別的AI技術。還有天天P圖的美顏功能,是通過計算機視覺去做的。最近大家看到的濾鏡轉換功能,也是AI的技術。
目前絕大部分的AI應用都還是在工具層面,所以老百姓感覺到的AI和我們定位的AI還有一段差異。當然AI Lab里還有做游戲類、社交類的AI,像溝通類的chatbot(聊天機器人),隨著技術成熟度提升,我們慢慢會包裝成產品型態(tài)。
問:具體來說,未來會有什么樣的AI產品規(guī)劃?
姚星:目前研究方向有四個,絕藝只是游戲AI,我們還有社交、內容、云AI,這是四個產品大方向。先說游戲 AI,絕藝只是很小的片段,未來MMOG(大型多人在線游戲)、手機游戲都會有AI元素。另外,社交方面,從小的語音識別、到未來的對話系統(tǒng)、智能助理等等。而內容AI上,更多的內容會通過AI技術去推薦、去分析用戶喜好,原來是從文本,現(xiàn)在能通過視頻、圖片去推薦。而在云AI領域,我們會把我們AI能力開放,降低小公司使用門檻。
問:AI是目前中國非�;鸬脑掝}。您認為中國的AI發(fā)展目前處于什么樣的階段?
姚星:如果和美國比,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坦白說在基礎研究和理論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為什么AI會成為騰訊、甚至所有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都會競逐的競技舞臺?我認為有幾個原因,和原來的基礎科學研究有些不同。
第一是人才,全球AI研究人才里面,華人非常多。我看過一個報道統(tǒng)計,在2006到2016年里,近兩萬篇最頂級的人工智能文章中,由華人貢獻的文章數(shù)和被引用數(shù),分別占全部數(shù)字的29.2%和31.8%,人才不落后。
第二,AI的能力是拼大數(shù)據(jù),如何在海量數(shù)據(jù)之下,進行深度機器學習。數(shù)據(jù)怎么產生?靠人口基數(shù),從這點來看,中國有很好的優(yōu)勢,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數(shù)是領先歐洲、甚至是美國。
第三,互聯(lián)網(wǎng)產品的應用狀態(tài),中國是領先的。雖然先進國家發(fā)達,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上是普遍落后于中國,包括4G環(huán)境、智能手機普及率、App的豐富度,中國也是領先。
但除了以上環(huán)境優(yōu)勢,還要考量原創(chuàng)性,我們在這上面要多借鑒發(fā)達國家的開創(chuàng)精神,能沈下心、能長期做科技研究。如果兩者能結合,在不遠的將來,中國在AI應用上有機會引領世界。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