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羅格斯大學新不倫瑞克分校的科學家發(fā)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一項研究表明,氣候變化正在改變南極半島西部的南大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加劇氣候變化。
南極半島西部正在經歷地球上一些最迅速的氣候變化,其特點是溫度急劇上升,冰川消退,海冰減少。
這項研究利用了南大洋25年來前所未有的海洋學測量結果,并強調了在該地區(qū)進行更多監(jiān)測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南極半島西部表層水吸收二氧化碳與上層海洋的穩(wěn)定性以及藻類的數量和種類有關。穩(wěn)定的上層海洋為藻類提供了理想的生長條件。在光合作用過程中,藻類從表層海洋中清除二氧化碳,進而將二氧化碳從大氣中吸出。
從1993年到2017年,南極半島西部海冰動態(tài)變化穩(wěn)定了上層海洋,導致藻類濃度增加和藻類種類混合的變化,這導致夏季二氧化碳吸收增加了近五倍。該研究還發(fā)現(xiàn),二氧化碳吸收趨勢存在明顯的南北差異,半島南部迄今受氣候變化影響較小,但二氧化碳吸收量大幅增加,表明該地區(qū)氣候變化向兩極發(fā)展。
這些結果也證明了氣候變化的通常違反直覺的影響�?茖W家們推測,隨著海冰繼續(xù)減少,未來幾十年,南極半島西部的上層海洋穩(wěn)定性可能最終會下降。一旦海冰達到一個非常低的水平,就沒有足夠的冰來阻止風驅動的上層海洋的混合,或者提供足夠的穩(wěn)定融水。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減少南大洋對二氧化碳的吸收。而海洋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下降可能會讓更多的吸熱型氣體留在大氣中,從而導致全球變暖。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