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S015]
近日,有用戶反饋小紅書上有部分刷量刷粉的行為,用戶一旦與筆記作者私信詢問,對方要求加微信聊的大概率是微商。“消費者有時候不知道小紅書上筆記是不是出自真實體驗。“事實上,針對近期備受關注的小紅書“種草筆記”新聞,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代寫刷量產業(yè)一直存在,就像大的電商平臺刷單、微博水軍一樣,哪里有利益,哪里就能驅動他們。小紅書被曝光應該說只是整個行業(yè)里冰山一角,但是因為他是新平臺、獨角獸所以很受關注。“
“其實小紅書的某些領域或板塊已經慢慢變成大家心中默認、默許的廣告商聚集地之一了。它的‘實用性’越來越朝著‘觀賞性’的角度轉變。”周女士表示,因此會有很多真正出自真實產品體驗的筆記被埋沒在其中而叫冤吧,可也究竟是無可奈何。
盡管小紅書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社區(qū)電商”,但是,真正意義上小紅書的用戶為“內容”而來,在小紅書點贊、評論等場景中逛聊,從而形成社交黏性。從發(fā)展歷程來看,小紅書早期將精力集中在UGC內容上,如今站在了社交和電商的十字路口,重心已經到了商業(yè)化的階段。從強調“溫度”的內容分享到進行商業(yè)化轉化,商家為了謀求商業(yè)價值最大化,采用代寫代發(fā)的手段也就不奇怪了。而這一問題,其實不僅僅是在小紅書上存在,在行業(yè)內所有的平臺上都有出現。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在行業(yè)里只要是大的平臺一直都在面臨這個問題。平臺方的重點是對此要明確態(tài)度,打擊防范,另一方面要明確的是:在任何一個平臺刷量刷單,都是一個違法行為,已經有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條例。比如淘寶一直在打擊刷單,2015年曾經配合公安破獲淘寶刷單的案件,但一直到現在,刷單刷量就像行業(yè)毒瘤一樣,仍然活躍在各大平臺,目前在我國是一個長期打擊的對象。“
對于小紅書種草筆記的新聞,小紅書方面在回復《證券日報》記者時表示,已經關注到個別媒體就有關社區(qū)刷量行為的報道,公司極為重視。文中所報道的黑產刷量行為,正是小紅書一直以來嚴厲打擊的對象,一貫對社區(qū)刷量、刷粉行為“零容忍”。“我們會堅持用技術+機制持續(xù)嚴格防范,同時,我們也會致力和同業(yè)一起推動主管部門建立反網絡作弊機構,專門打擊網絡黑產這顆行業(yè)毒瘤。”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